战争年代,无数英勇无畏的钢铁战士以坚定的信仰和崇高的追求为指引,在战火中奋勇拼搏、在困难中坚守阵地、在胜利后继续前行,用青春和热血谱写了壮丽的篇章。老兵薛级臣便是其中一员。
盛夏的一天,骄阳似火,记者在长春市拜访了99岁的薛老,聆听动人故事,感受信仰力量。
1925年11月,薛级臣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自幼在革命思想熏陶下的他,于解放战争时期,毅然决然地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成为一名英勇的战士。
在山东的一次战斗中,薛级臣担任突击队队长,面对敌人坚固的防御工事和密集的火力网,他率领队员们冒着枪林弹雨,奋勇冲锋。一次次冲入敌阵,一次次用血肉之躯为战友们开辟前进的道路。经过艰苦的战斗,他们终于成功完成了破袭任务,为整个战役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路辗转到了济南,薛级臣负责防守重要阵地。他深知自己肩负的重任,面对敌人猛烈的炮火攻击,他始终顽强地用自己的生命守卫着阵地。在薛级臣的带领下,战友们个个士气高昂,成功抵挡了敌人的多次冲锋。
“那时条件确实很艰苦,有一段时间,战士们身上长满了疥疮,苦于缺乏物资和医药,只能用火烤缓解疼痛。”即将百岁的薛老回忆起战争年代发生的事仍记忆犹新。
身经百战,英勇不屈,薛级臣的战斗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的事迹在军队中广为传颂,成为激励战友们奋勇前进的榜样。
1951年,薛级臣跟随部队北上,加入到了抗美援朝的队伍中。战场上除了在前线冲锋陷阵之外,后勤保证任务也是重中之重。薛级臣被分配到了后勤保障队,主要负责记录战死疆场的烈士姓名、籍贯等身份信息。“看着身边的战友牺牲在炮火下,心里非常难过。我尽力详细准确地记录烈士的身份信息,把他们的遗物整理好,不能有一丝一毫差错。”回忆起抗美援朝战场上的事,老人泪眼婆娑。
在那烽火连天的岁月里,群众拥军支前的行动让战士们心里颇感温暖。“后方老百姓一家做几个人的饭,有的做大饼子、有的做高粱米饭,送到我们前线。有时敌军突然来了,我们就赶快把老百姓转移,然后继续去战斗。”
战争结束后,薛级臣并没有停下前行的脚步,他深知作为一名退役军人的责任和担当,因此继续投身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人民服务。在本职工作之余,薛级臣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和社会事务,深入社区、学校、工厂等地,关心孤寡老人和困难家庭的生活状况,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
岁月流转,如今的薛老,风采依旧不减当年,时常穿梭于公园的绿意盎然与早市的热闹非凡之中,悠然享受着和平年代赋予的宁静与美好。“如今的生活,真是比蜜还甜,回想起往昔的每一份拼搏与努力,一切都值了!”薛老的话语,虽无华丽辞藻修饰,却字字铿锵,句句动人,深深触动了每一个人的心弦。他的每一次讲述,都如同穿越时空的低语,让我们感受到军人们保家卫国的坚韧与担当。这份坚定信念,跨越了岁月的长河,依旧熠熠生辉,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珍惜当下,铭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