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琰)今年以来,珲春市深入推动“三共四同”互嵌式社区建设,努力打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和谐家园。
8月2日,记者走进珲春市新安街道长安社区,满满的“书香”扑面而来,温馨而又舒适的“微课堂”书屋里,党建理论类、文史经典、生活小常识等各类书籍整齐陈列在书架上,辖区居民手捧着书,安静地学习,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每隔一段时间,社区就会组织大家一起读书、学剪纸、下象棋,我们在互学互助中加深了了解,增进了感情,现在就像一家人一样。”长安社区居民沈金荣说。
临近中午,社区食堂里,居民们身着民族服装,包饺子、做泡菜,大家互相学习、分工合作,现场充满了欢声笑语,热闹非凡。朝鲜族居民洪姬善说:“通过社区开展的各项活动,我和其他民族的兄弟姐妹加深了解、增进友谊,还学会了制作各类美食,感觉生活都变得丰富多彩了。”
长安社区党委书记吴日娜告诉记者,长安社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社区,每逢节假日都会组织开展文艺汇演、美食制作等联谊活动,促进辖区居民情感沟通,拉近邻里关系。
为努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升级版”,珲春市精心筛选建设了龙盛、长安、永盛等13个“三共四同”互嵌式示范社区。在建设过程中,注重深化各族群众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努力营造共居共学的浓厚氛围。通过展示各民族文化和故事,增进各族群众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并成立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还利用新媒体平台,开设“红石榴云上直播间”,对民族团结进步知识、信息、视频、微海报等进行宣传,营造民族团结进步浓厚氛围。依托“红石榴”宣讲团,针对不同群体,灵活开展宣讲学习,利用各类党群服务阵地,常态化开展“趣味知识竞赛”“民族知识我知道”等趣味活动。同时,珲春市全覆盖建立健全民族工作服务站、法律援助工作站等服务平台,为各族群众提供创业就业、教育培训、法律维权等服务,让大家共享发展成果。
为高质量推进“三共四同”互嵌式社区建设,珲春市利用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因地制宜设置儿童之家、养老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室等各类特色功能室61个,通过“资源集约”实现“一站多用”。在讲好民族团结故事工作中,珲春市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提升行动,选树模范小区、楼院、家庭、个人等先进典型58个,不断发挥典型辐射带动效应,促进各族群众厚植邻里情谊。按照“一社区一品牌”原则,着力打造“五‘服’临门”“幸福汇”居民食堂等特色党建品牌28个,让各族群众乐享“家门口”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