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6版:区域传真·延边

延吉市:

擦亮生态底色 守护碧水蓝天

本报讯(记者王雨)近年来,延吉市扎实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面落实河长制、林长制、田长制等各项制度,一体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延吉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

围绕落实降碳减污目标,延吉市从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入手,严格生态环保准入,淘汰落后产能,加强环境整治。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4年达到98%以上。今年上半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8.4%,同比提高3.4个百分点。

结合全市锅炉分布情况,延吉市通过在线监控平台,落实监管举措,严管“黑”锅炉运行。特别是重污染天气的预测和应对工作,采取定期、不定期的现场监管模式,形成监察、检查、巡查、抽查的四级监控体系,保证管控没有盲区。

延吉市积极申报并获批中央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大力扶持延吉市集中供热有限责任公司全面启动锅炉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改造重点环保项目,支持企业大气污染防治和清洁文明生产工作的深度推进,有效推动了全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目前,在全市年均供热4500小时的情况下,每年可减少排放颗粒物约90吨,二氧化硫750吨,氮氧化物700吨,达到燃煤锅炉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标准。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延吉市始终坚持水资源保障、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三水统筹”,大力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

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延吉市污水处理厂二期正式投入运行,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0万吨每日,解决了延吉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先后对延吉市污水处理厂和延吉市朝阳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进一步降低了污染物排放浓度。

补齐生态环境短板。对全市17个入河排污口进行治理;对光进沟等12处排水出口进行雨污分流、排水出口改造和清淤。“十四五”期间,计划完成雨污分流改造122公里,目前已完成64.08公里。

严格落实河长制。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推动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范围划定工作。对饮用水水源地实施城乡统筹、强化源头防控、集中整治攻坚,对农村分散式水源地逐一进行现场勘查,对新增并未划定保护范围的水源进行调查评估。截至目前,225处分散式水源已全部完成保护范围划定工作。

2022年,延吉市实施了布尔哈通河(一期)绿水长廊项目。慢行系统、音乐喷泉、延西桥西北广场、新民桥口袋公园等设施的建设,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更加便捷、舒适、绿色生态的两岸出行环境;2023年,延吉市成功申报延吉河2023年幸福河湖项目,成为东北地区首个、我省唯一入选全国范围幸福河湖建设的试点;今年,在布尔哈通河(一期)绿水长廊项目的基础上,延吉市对延东桥至溪洞铁路桥段两岸堤防进行绿化,建设生态隔离带10390米,播撒草籽11.47万平方米。预计10月底前完成护坡绿化任务……

天更蓝、水更净,空气更清新。自“绿美延吉”行动开展以来,延吉市利用首府优势,按照“两廊牵引、节点支撑、绿网环绕、游园密布”的空间布局,积极谋划推进绿水长廊、幸福河湖、两岸堤防绿化等项目,项目陆续建成后,恢复了河流水域及缓冲带生态功能,同时有效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