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相文雅)今年以来,汪清县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突出组织引领作用,不断增强服务功能、加大宣传力度、丰富活动载体,有形有感有效推进“三共四同”互嵌式社区建设。
“唠唠家常嗑,说说心里话,‘社区食堂’让各族居民聚到一起,就像一家人一样。”近日,汪清县长荣街道江北社区开展公益电影走进“社区食堂”活动,让居民们在同吃一桌饭时既能唠家常、诉情怀,增进各族居民群众情感交流,又能提升各族群众文化情,共筑民族情。多年来,江北社区巧借节庆之机,开展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活动,“连你我、聚老幼、话亲情、叙民情”,尽最大力量凝聚每一名普通社区居民的心。
为促进各族群众深度交融,汪清县突出文化引领,推动文化传承,以“同吃一桌饭、同过一个节”为主题,围绕春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开展“邻里节”“百家宴”等系列联欢联谊活动82次,厚植各族群众邻里情谊;营造文化氛围,设置民族团结进步标语标识、宣传展板150余处,选树民族团结先进模范典型70余个,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深化文化浸润,以“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为主题,开展齐唱红歌、诗歌朗诵、秧歌舞龙等文体活动73次,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
基层治理专干、“社工岗”人员、基层民警,都是接触普通居民的“一线人员”。汪清县突出服务引领,建立“老姚工作室”“小凯说法工作室”等,畅通矛盾化解渠道,提升各族群众幸福指数;全覆盖建立民族工作服务站,组建37支“红石榴”志愿服务队,引导174名在职党员担任“代理亲人”,以更加多元化和深入的方式服务群众;发挥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和基层群团组织作用,深入推进“四季帮扶”“巾帼大宣讲”“青春志愿行”行动,广泛凝聚服务群众社会力量;创新开办“公益集市”,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广场等场所,设立政策宣讲、健康指导、生活照扶等各类摊位,推动便捷化服务融入各族群众日常生活。
此外,汪清县还积极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开展演讲比赛、语言教学等活动36次,制作发布“中华文字之美”“咬文嚼字”等专题视频30期,以语言相通促进各族群众心灵相通;坚持“线上+线下”宣传模式,开设“党红石榴e家亲”视频号,推送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信息300余条,依托“板凳微课堂”“炕头微宣讲”等载体,开展送学活动75次,打造“红石榴家园”、民族团结示范街等特色阵地,开展文化交流、民俗体验等活动8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