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4版:科教卫

秋季户外运动时,白天温暖炎热的天气很容易让人忽视温差,尤其是夜间的山区温度,可能大大低于城区温度,如果准备不足,容易引发失温,产生危险。 究竟什么是失温?有哪些症状?如何预防失温?发生失温该怎么办?本期《求证》专家为大家详细解答。

秋季户外运动,小心“失温”

本报记者 郑玉鑫

杨倩 制图

本期专家

李光淳 吉林省人民医院创伤骨科主任,副主任医师,2006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什么是失温

李光淳:失温是一种身体温度下降过快导致的病症,指人体核心区温度低于35℃(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6℃至37℃),引发寒战、心肺功能衰竭等一系列症状,甚至可能导致死亡。造成失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在高海拔地区,雪线高度以上空气含氧量低,登山者的正常新陈代谢受到影响,如果长期暴露于低温、大风、缺氧环境,加之缺乏适当的保暖措施,极易发生失温。

失温有哪些症状

李光淳:失温按程度可分为轻度失温和重度失温。轻度失温指患者体温下降到33℃至35℃,同时会产生剧烈的寒战、四肢冰凉、脸色苍白、严重疲劳、语言不清、肌肉不受意识控制、呆滞、记忆力减退、情绪改变或者失去理智、脉搏减缓、幻觉等。

重度失温则是患者体温降到32℃以下,患者口齿不清、反应迟钝、出现恍惚的状态。具体表现为脉搏和呼吸速度放慢、体表血液循环大幅度下降、丧失意识等。

秋季失温原因

李光淳:人体本身就是一个热原体,随时随地和外界进行热传递作用,其中温度、湿度和风力影响是导致失温的最常见因素。

进入秋季,早晚温差加大,由于户外运动会造成人体流汗湿度加大,再加上风力加大,也极容易出现热量迅速流失,造成失温现象,更不用说遇到恶劣极端天气。

如何预防失温

李光淳:注意内衣的选择。户外出行的人注意力大多集中在防雨防雪,只顾保暖,而忽略了大量出汗引起的失温风险。要选择快干排汗的内衣,切忌棉质内衣。棉织品很吸汗,不容易导出从而引起失温。

注意衣物的增减。在高寒地区徒步出发前,要将保暖衣物放在随身携带的包里,出发时穿着薄快干T恤或加一件透气好的外套,每到一个休息点就立即取出保暖衣物穿上,避免着凉和失温。

注意保暖防护。如果遇上寒冷天气出行,应做好相应的防风防护措施,不要暴露在寒风中。保暖的帽子、手套、围脖、防风衣、厚袜子、防风面罩等,都是大风寒冷天气出行的必备物品。

及时补充体能。不要让自己体能透支,防止脱水,避免过度出汗和疲劳。备好食物和热饮,随时补充身体热量。

失温后的急救方法

李光淳:如果在户外发生失温现象,要抓紧时间对患者进行急救。首先应立即停止所有户外活动,将患者转移到避风处,如岩石后、建筑物内等可以遮挡风寒的地方。如果条件允许,应迅速搭建帐篷或寻找其他能够遮挡风寒的避难所,以进一步减少热量的散失。

失温症的治疗要从避免散发更多的热量开始,让患者不再暴露在寒冷中。首先应脱去湿衣物,换上干衣服,以温暖的衣物、睡袋等裹住患者全身。如果只能现场救治的话,应将热水袋包在厚手套或袜子里,放在患者的腋窝或腘窝(膝关节后方)、腹股沟等处,因为这里的大血管最接近身体的表层。如果患者仍有吞咽能力,可给其服用热而甜的流食。如果患者呈半昏迷状态,则不必喂其喝水。用嘴将热气吹入患者体内也是一种提供热量的方式。

患者若已不省人事,则让其以复原姿势躺着。若患者呼吸及心跳停止,应立刻开展心肺复苏术,并需要将患者尽快转送到医院治疗。失温症患者必须小心搬移,以免无意间让大量的冷血液从表皮回流到心脏,引起心律失调。

避免错误加温,对失温症患者突然加温会导致患者休克。严重失温患者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恢复正常体温,这段时间必须密切观察,切记不可给患者喝酒,亦不可擦拭或按摩患者四肢,也不能鼓励患者做运动。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试图给失温严重者进行四肢加热或喝热水,这样做可能会使大量低温血液回流至心脏,导致低血压和体温进一步降低,增加复苏失败的风险。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