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8版:区域传真·长春

“新”潮涌动 量质齐升

—从长春市上半年经济发展看工业“压舱石”作用

本报记者 王焕照

长春市高标准建设北湖未来科学城。

6月18日至20日,2024长春国际光电博览会顺利举办。

长光博翔自主研发的双飞翼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

7月16日,中国一汽第6000万辆汽车在一汽解放J7智能工厂出车。

3月21日,中车长客自主研制的全球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成功实现时速160公里满载运行。

红旗国悦树立了国内豪华礼宾中型车新标杆。

工业稳则经济稳。长春,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根基是工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主力也是工业。今年上半年,长春工业充分发挥经济“压舱石”作用,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工业经济“期中答卷”。重大项目加速推进,企业发展换挡提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6%,工业经济占全市GDP比重达33.3%,拉动全市GDP增长3.3个百分点,贡献率达54.4%。

向“新”而行,一路突破。长春工业体系正在抓住转型发展机遇,实现新旧动能加速转换,为长春全面振兴构筑坚实的“工业底座”。

产业换挡升级

催生发展新动能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换挡提速。长春处处活跃着创新催生的“势能”。

上半年,长春工业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重点产业持续向好。其中,医药、电子、装备等3大产业实现两位数的高速增长,汽车、能源、农产品加工、材料等4大产业分别实现稳定增长,构建的“3转、4强、7新”现代化产业体系成为引领全市高质量发展的硬核支撑。

细看这份“半年报”,重点产业向“新”、向“智”、向“绿”转型态势更加明显。

作为长春市工业经济的“龙头”——汽车产业,正瞄准“新四化”方向,通过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用新动能促进汽车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实现传统产业发“新芽”。

在一汽解放J7整车智能工厂,到处可见人工智能支持下的生产场面。上百台AGV搬运机器人自主穿梭于各个工位之间,按照生产节拍将物料精准送达。搬运机器人与装配机器人通过数据协调,实现超高精度定位的“默契配合”。

智能、绿色、高效的制造能力,产生了质量过硬、功能强大、竞争力强的汽车产品,在市场上高歌猛进。上半年,全市汽车产业产值增长5.6%,拉动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长3.4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46.7%。

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今年上半年,长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更是“满弓劲发”,向高、向新的势能不减。

在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总装车间里,最新一代“吉林一号”宽幅02B星进入到最后的总装总测阶段。目前,长光卫星已经将108颗“吉林一号”卫星送至太空,建成了全球最大的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先后为170余个国家、地区的数百家单位提供了高质量的遥感信息服务。

作为专业从LED照明产品创新性技术研究和高端智能制造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希达电子在国内率先研制成功LED“集成三合一”显示产品,在集成封装技术、显示驱动控制技术、采集校正技术、光学设计技术、控制系统、系统化软件等方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集群,目前,企业拥有专利300余项,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5项、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1项。

如希达电子一样,经过多年的积累,长春在激光、光学成像、智能制造、半导体等领域集聚了一大批具备比较优势的优质企业,成了吉林省的“排头兵、领头羊、先行者”。它们正汇聚成一束束光,照耀在长春这片光电产业高地上。

长春长光博翔无人机有限公司全球首创的“双飞翼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填补了应用空白,引领了行业升级,长春加速建设光电信息产业“4+1”核心区,在强链、延链、补链中,光电信息产业空间布局不断优化,产业链条日益完善。

不仅是光电信息产业,以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为主的医药产业、以绿色能源为主的能源产业在长春市也同样展现出强劲的生命力。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加速换挡,为全市工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多点支撑。

上半年,规上战略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6.7%,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达30.5%。其中,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分别增长17.7%、33.3%、52.7%。

“16.7%”这个数字凸显出高技术产业的韧性和抗冲击性,也表明高技术产业带来的发展新动能正在增强。

向“新”前行、乘“数”而上、延“链”发力。可以说,新兴产业是全市今年上半年工业经济的强大生力军,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企业向新而行

厚植发展新优势

长春工业经济“爆发力”强劲。扎实亮眼的数据,靠啥实现?企业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体,不断增强创新动力、发展活力,有力支撑全市工业经济稳步向好。

近日,中国一汽第6000万辆汽车暨第900万辆解放卡车在一汽解放J7智能工厂内正式出厂下线。一汽解放历时3年打造的“J7创领技术平台”也同步发布,该平台面向高效干线物流运输场景,为解放J7创领版重卡量身打造,突破了16项核心技术,整车节能达14%。

升降、旋转、传送……在一汽红旗制造中心繁荣工厂全自动化生产线上,一个个汽车零部件有序衔接、组装,仅54秒,一辆红旗车快速下线。智能、高效、绿色早已成为繁荣工厂的标签。工厂内每一处智能化操作、一汽总部展区中每一个自主创新成果,都展示着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决心和实力。

无独有偶。从“制造”迈向“智造”,中车长客股份有限公司70载仍“驶”久弥新,成功通过工信部第五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复核,“中低运量车辆”获评第八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自主研制的我国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成功完成时速160公里满载运行试验,清远磁浮列车实现达速试验……作为我国核心的轨道客车研发、制造、检修及出口基地,中车长客用科技创新激发产业创新,推动轨道交通跑出更快的“中国速度”。

坚持自主创新路线,中车长客搭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等平台,构建一体化全球研发协同体系,打造了动车组、高档客车、城际、市域车、地铁列车、磁浮列车等9大产品平台、25个主型产品,相继自主研发“和谐号”“复兴号”等系列产品,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

如今,中车长客国际业务合作遍布24个国家和地区,承担起连接世界、造福人类的使命。

今年上半年,一汽在长口径产销整车74.5 万辆、74.3万辆,分别增长9.7%、8.3%,高于全国汽车产销4.8、2.2个百分点。中车长客、皓月集团、金赛药业等重点企业抢抓市场机遇,上半年分别增长10.4%、13.3%、44.9%,这3户企业拉动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长1.2个百分点,贡献率17.3%。

推进全面振兴的足音铿锵,追求率先实现新突破的势头昂扬。除了这些龙头企业,长春市诸多企业纷纷开始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新质生产力要素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

长春持续推动龙头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组建创新联合体,更好整合创新资源,加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力度,构建大中小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企业创新发展生态,有促进“双链融合”,更好释放创新潜能。

截至目前,长春市各级“专精特新”企业已由2021年底的485户,高速增长至2080户,其中,国家级46 户、省级797户、市级1237户,创造了3年增长4.3倍的发展速度。

推动重点企业、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增产提速,为全年稳增长打下坚实基础。毋庸置疑,长春市工业经济已走上一条提速提质、向新向优的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项目满弓劲发

激活发展“强引擎”

重大项目建设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源”。今年以来,长春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提速增效,为全市经济持续注入宝贵增量和创新活力。

走进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高数字化、高自动化让这个奥迪在中国首个专门生产纯电动车型的生产基地透着满满的“未来感”。该生产基地在生产中100%使用绿色电力以及生物质供能,项目建成投用后将成为奥迪在中国首家“碳中和”的生产基地,规划年产能超过15万辆,今年年底将陆续投产奥迪Q6 e-tron以及奥迪A6 e-tron系列的三款纯电车型。

一汽弗迪新能源动力电池项目更是屡次“出圈”。

一汽弗迪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由中国一汽与比亚迪共同打造,总投资180亿元,按三期45吉瓦时产能规划,每期建设15吉瓦时,全部投产后可为近60万辆汽车配套刀片电池。作为东北首家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战略基地,该项目填补了长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关键一环。

在厚重的工业积淀之上,长春自信又沉稳,全力推进汽车产业集群“上台阶”工程,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建造世界级的汽车先进制造业集群……“新中国汽车工业摇篮”从未停下脚步。

一个个高端、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项目加紧谋划建设,不仅为长春带来当下的发展质量和速度,更储备了未来的发展潜能。

走进长春金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车间,长效生长激素、大脑开发恢复等产品正在加速生产,迸发着长春生物医药企业追逐产业新赛道的活力与动能。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科技创新。从1998年在国内首推重组人生长激素粉剂,到2005年成功研发出亚洲第一支重组人生长激素水剂,再到2014年上市全球首创的长效生长激素……一路走来,金赛药业不仅占据了行业领先地位,更依托强大的研发实力持续跨越发展。

在长春,像金赛药业这样坚定求“质”的生物医药企业,处处涌动着创新发展的强劲脉动。他们不断探索产业前沿技术升级方向,推出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目前,全市抓实“五个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已谋划储备工业项目2717个,正深度洽谈重点工业项目363个。

总投资358亿元的奥迪一汽新能源、总投资18亿元的金赛国际医药产业园、总投资16亿元的中粮油脂等400个5000万元以上在建项目已全部实现开(复)工,开(复)工率达100%;红旗C101车型技改、奔腾D711车型技改等213个重点达效项目加快释放产能,全年力争新增产值243亿元以上;百克生物研发的流感疫苗仅通过鼻喷的形式就能预防儿童流感,打破了国外长期垄断,迪瑞医疗全自动样品处理系统实现标本检验全过程无人工操作……重大项目的顺利推进,为工业增长形成新增量支撑。

项目建设快马加鞭,招商引资同步发力。上半年,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增速10.8%,高于全社会投资0.6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2.3%,技改投资增长73.1%。

增长的背后,蕴藏着长春产业转型的决心,和战略投资者们对长春的信心。而这决心和信心从那一个个进展迅速的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中法智能产业园等大项目中就能感受到。在一轮轮重大工业项目建设热潮中,长春正以创新、实干掀起新一轮建设高潮,为全市转型发展、产业跨越提升撑起坚实的脊梁。

持续壮大、百川汇聚的新质生产力,正让脚下这片老工业基地焕发崭新活力。长春,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奋进。

本版图片为资料图片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