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
今年以来,四平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创新引领,提升科技创新整体效能,持续推进成果转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四平振兴突破插上创新翅膀。
强化企业主体地位——
构建“雁阵”创新梯队
四平市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精准发力,持续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培育”行动,加快构建企业“雁阵”创新梯队。
培育壮大科技企业。目前,已培育高新技术企业6户、科技型中小企业26户、创新型龙头企业1户,入选省科技型中小企业500强榜单12户,入选企业数占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数的26.09%,占比位居全省第一名。计划2024年全年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户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40户以上,力争全市累计高新技术企业80户、科技型中小企业120户。积极培育恒锐工具、建日生物、鑫兰软件、旗风模具等4户申报省“雏鹰企业”,培育讯达科技、吉林创岐、巨元焊接、中诺科技、旗风模具等5户申报省“瞪羚企业”。
四平市巨元瀚洋板式换热器有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换热系统集成商,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近5年来,公司每年发布行业领先新产品新技术数十项,填补国内多项空白。进入2024年,已研究开发10个项目,并将其转化成企业的核心产品和核心技术,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未来,将持续推进技术创新和智能化改造,通过科技创新的力量,推动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让换热器产品实现质的飞跃,持续迈向新的高度。”公司负责人赵远见说。
吉林省中诺科技有限公司,专业从事云计算、智能化、数字化软件研发,自主研发虚拟化云平台——“中诺云”,在全省率先推出云主机服务。研发团队人员约占公司总人数的70%以上,累计获得各种著作权20余项,产品广泛应用于税务、政务、公安、交通等多个领域。今年研发推出的慧快销——快消品行业数字化管理系统,具有车销、访销、会销、进销存、定位等强大模块。该产品在全国市场铺开后,迅速成为快消品行业软件品牌的佼佼者,获得省科技厅“破茧成蝶”专项奖励。
谋划科技研发项目。组织全市科技型企业谋划重点研发项目,择优推荐申报省级科技项目。截至目前,省级科技研发项目已成功立项15个,获批资金545万元。培育市级项目101项,重点谋划了康达农机“免耕复合集中式智能播种施肥机”、双英花生“高产专用花生种质创制与新品种选育”等2025年度省级重点项目60余项,争取申报2025年度省级科技发展计划项目80项以上,申报获批率达到20%以上,争取资金1000万元以上,在工业、农业领域力争突破关键核心技术1-2个。
吉林省康达农业机械有限公司,对标国际前沿技术进行品牌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目前,正在开展“智能免耕播种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项目建设,研制大型播种、耕整装备整机及关键零部件。公司产品在东北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准备引进一体化液体施肥播种机和大型智能集中供种供肥农机装备,努力打造吉林省高端智慧农机品牌。
助力企业纾困发展。实施企业研发投入引导计划,帮助10户企业获得研发投入补助共计68.2万元;推进金融助企纾困,举办科技金融银企对接会,联合省科技厅、东北中小企业融资再担保股份有限公司,开展金融助力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调研对接,达成融资合作意向1.3亿元,目前处于审核阶段。如能顺利融资,将解决企业研发经费紧张问题,加快项目研发进度。
释放创新创业活力——
搭建科技应用平台
四平市以产业思维谋划科技创新,搭建各种科技创新应用平台,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科技领域新高地,最大限度释放各类经营主体创新创业活力。
推进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培育富民种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帮助园区谋划省级科技创新项目5项。组织召开激光辐照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推介会,在四平市农科院建立激光辐照技术推广应用平台,开展技术示范推广。目前园区已有10余家企业将技术应用于水稻、玉米等大田作物,以及草莓、香瓜、柿子等有机果蔬种植。组织梨树县经开区、科技部门起草园区验收报告,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验收打好基础。
吉林省富民种业有限公司,秉承“富民良种,良种富民”的理念,以科技创新赋能种业芯片,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华中农业大学开展合作,先后培育出一系列玉米新品种。在玉米高产、抗倒、耐密、宜机收等方面开展科技攻关,先后审定玉米新品种20个,迅速推向市场进行转化。富民985因高产、耐密、抗逆,深受农民的认可与欢迎,现已推广种植面积1400多万亩。该品种正在申报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建设省级科技创新中心。由吉春制药牵头,联合中国农科院、吉林农业大学、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等高校科研机构,组建吉林省鹿高效养殖及产品深加工科技创新中心,已通过省科技厅审核,目前进入筹建阶段。
推进道地药材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实地考察道地药材基地种植品种及规模,指导企业申报道地药材科技示范基地。目前,梨树县十家堡镇法宪农场与吉林农业大学合作的“卷丹百合”“威灵仙”两个品种,已基本符合申报要求,申报规模超过200亩。该农场自2019年起,进行卷丹百合、皂角、射干等中药材的种植,2023年与吉林师范大学进行深度合作,研发出卷丹百合绿色栽培技术体系的关键技术,使产量提高了30%以上。同时,大规模推广卷丹百合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降低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提升了药材质量。
吉林省楸之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2015年引进原产于欧美和西伯利亚地区的耐寒耐旱并具有健康价值的独特植物——黑果腺肋花楸(也称不老莓),规模化种植面积达5000余亩,2019年树龄均达到盛果期,年产鲜果5000余吨。公司与吉林农业大学、长春师范大学开展校企合作,培育的黑果花楸种苗经吉林省林业和草原局评审,被评为优良品种“楸之源一号”。公司生产加工黑果花楸提取液、花楸原汁口服液、花楸咀嚼片、冻干粉等系列健康产品,并提取花青素等优质产品,让健康产品走向全国。
产学研协同创新———
加快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四平市持续开展科技交流,促进产学研合作,为企业提供对接平台,加快建设成果转化。
开展科技交流与产学研合作。5月28日,四平市举办“科技赋能发展 创新引领未来”2024年吉林省科技成果与企业技术供需对接会,东北师范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延边大学等8家省内有关高校院所、项目团队和四平市科技系统、科技企业等180余人参会,产学研互动,现场进行对接。1-7月,通过成果对接会、项目合作、开展“科创专员”选派等方式,共达成产学研合作47项,计划全年达成产学研合作70项以上。
四平市顺邦农机制造有限公司,建立了顺邦农机技术研发中心,占地5万余平方米,拥有研发人员70余人、试制试验车间8000平方米、高精设备20余台套、自有试验田1000多公顷。每年根据研究与开发的方向,有针对性地设立8-10项研发项目,与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吉林师范大学、中国农机院、吉林农机院等多家高等院校进行产学研合作项目。不断完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建立研发费用准备金制度,扩大研发费用的比例与应用范围,2020年至2023年累计投入研发创新经费6733万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3.4%。“通过外联内合、资源整合,企业坚持研发一代、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的战略方针,创新研发能力始终处于行业领先位置,每年推出的新产品产值率高达97%。”公司负责人魏德胜说。
组织企业申报省市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宣传科技惠企政策,支持和鼓励企业申报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计划全年促成科技成果转化50项。
谋划建设概念验证中心、中试中心。组织推进迅达科技、吉林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等单位谋划建设概念验证中心,组织世宝机械、高腾新材料等单位谋划建设中试中心,为建设省级成果转化平台打好基础。
吉林省讯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经过不断深耕和创新,掌握智慧城市核心技术,逐步形成智慧物流、数字农业、智慧工厂、智慧交通、医疗康养、数字产业园区等产业,具备新型智慧城市运营服务能力,成为吉林省数字经济、新基建、智慧城市领域的领军者,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信息化人才培养与职业技能鉴定示范单位,拥有发明专利、外观专利和软件著作权等30余项自有知识产权。
组织开展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通过“工作人员走出去、域外专家请进来”的方式,挖掘技术交易潜力。组织参加省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培训班,举办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相关政策培训会。目前,已完成技术合同认定登记11件,其中2件技术服务合同,9件技术开发合同,合同成交额3200万元。
吉林省拓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细胞生物技术研发、应用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近3年来,公司投入的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的31.93%。公司先后承担国家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3项,主持吉林省揭榜挂帅项目、“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项目等共20余项,获得专利44项,其中发明专利20项。
科技人才合理流动——
“引企驻校”+“引校进企”
四平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展招才引智活动,引育高端创新人才,赋能企业科技创新,提升科技创新整体效能。
建设人才工作站。近期将建立人才工作站8家,计划全年建立市人才工作站30家,累计达到50家。建立科学家工作室。鼓励派驻省企业“科创专员”的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基础研究,积极申报省科学家工作室,双英种业、宝利科贸两家企业已在省平台开展注册填报。谋划院士工作(室)站。四平巨元与江亿院士、吉林世宝与郭孔辉院士有建站意向,正指导2家企业组织申报材料。实施科技人才助力企业创新跃升三年行动,指导龙业机械、楸之源、科恒自动化等企业填报申报材料,成功选派8名“科创专员”,打通科研人员助力企业服务“最后一公里”。
促进科技人才合理流动。着力破解人才工作条块分割、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重点推进“引企驻校学技术”“引校进企助转化”,让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有效衔接。鼓励企业招引高校院所优秀人才,全面盘活本土科技人才。推进杰出青年、优秀青年、青年创新团队等人才类科技培养计划项目,支持更多中青年科技人才(团队)“挑大梁”,在实践历练中快速成长。同时,向省科技厅推荐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项目3个,其中1个项目推荐至国家。
双辽市双英种业有限公司位于红旗街道,他们立足花生产业优势,建立专家团队,不断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建设万亩特色花生品种高产示范基地,面积达10万亩,自主研发“双英”系列花生品种,其中“双英1号”“双英2号”“双英5号”“双英6号”花生品种已通过农业农村部登记备案,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符合绿色食品A级产品标准。双英花生高产、优质、抗性强,引领双辽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一大特色品牌。红旗街被评为吉林省“花生之乡”。
开展技术经纪人培训。为提高技术转移人员的专业服务能力,四平市科技局和国家技术转移东北中心人才培养基地,共同举办吉林省第十一期初级技术经纪人(四平专场)培训班。市内高校、科研院所、科技类企业等单位共115名学员参加培训,获得技术经纪人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