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珲春,云卷叠峦。唯美画卷下处处涌动着爱国热潮。
珲春市吴大澂纪念广场,一座由汉白玉和花岗岩打造而成的“吴大澂收复国土纪念”碑屹立在中央,上面盖着鲜艳的红布,庄严、肃穆。9月1日10时12分,“吴大澂收复国土纪念”揭牌暨延边州2024年“全民国防教育月”活动启动仪式在这里举行。延边州直有关部门,珲春市各部门、乡镇、街道以及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代表、延边大学珲春校区新生代表等近300人排成整齐的方队,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吴大澂是清代著名金石学家、书画家、收藏家,杰出的边塞诗人、东北开发的先驱者。他曾经在吉林废除封禁、招垦实边、兴军固防中卓有建树。尤其是在珲春与沙俄进行边界谈判时,以“一寸土地尽寸心”“应争者必争、应办者必办”的爱国情怀,不辱使命,取得了重立“土字牌”、收回黑顶子地方(今珲春市敬信镇)、争得图们江口出海权三大功绩,捍卫了国家权益和民族尊严。
“高祖一生忠、勤、贤、勇,爱国、勤政自勉、革故鼎新、心系百姓,堪一代封疆大吏、爱国贤臣之典范。”活动中,吴大澂的玄孙吴元京在致辞中说,2019年,他曾沿着高祖吴大澂当年的足迹来到珲春,缅怀其功勋伟业。今天,再次踏上这片土地,重温高祖吴大澂“寸土寸心”的爱国情怀,让他感触颇深。“作为英雄的后人,我将不负时代、不负使命,当好高祖事迹的讲解人、爱国情怀的传播人。”
据介绍,“吴大澂收复国土纪念”碑宽度1886毫米,对应《中俄珲春东界约》《中俄查勘两国交界六段道路记》签订于1886年;高度1400毫米,对应将“土字牌”由原沙草峰一带向东南沿图们江方向径直展拓14里;厚度300毫米,对应“土字牌”重立于距图们江口30里处;底座为中国红花岗岩材质,厚度500毫米,对应中俄勘界谈判历时近5个月;高度327毫米,对应收回黑顶子地方(今敬信镇面积327平方公里);底座每个方向均大于碑体103毫米,对应吴大澂在中俄边界第八记号处(长岭子)所立铜柱宽1.03米,铜柱刻有吴大澂撰写铭文“疆域有表国有维,此柱可立不可移”。
“今天的国防教育活动,让我对守边固边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这是我们这代人肩负的政治责任。”珲春市妇联副主席高彤表示,作为一名妇联干部,她有义务引领广大妇女在思想意识上始终牢记守边有责、守边尽责的初心,持续传承爱国守边的精神,坚定固边强边的信心和决心。“我们将以边境村妇女所需、妇联所能为出发点,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助力推动解决妇女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让广大妇女姐妹们安心扎根边疆,安心建设美丽家园,在守边固边工作中贡献巾帼智慧和力量。”
李倩是一名2024年大学毕业生,目前是西部计划“卫国戍边志愿者”,负责防川风景区旅游咨询工作。参加这次活动,她倍感荣幸,更深有体会。“吴大瀓为捍卫国家主权、收复国土付出了巨大努力,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作为一名卫国戍边志愿者,我要传承和发扬英雄的爱国精神,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开展主题鲜明的国防教育活动,是唤起群众爱国之情、凝聚民族爱国之心,增强教育感染力、向心力、凝聚力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
“通过参加此次活动,我深刻领悟到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国防教育是国家安全和民族振兴的重要保障。”珲春市教育局副局长金征花告诉记者,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她将继续推动学校国防教育与日常教学相结合,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为培养更多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新时代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峰在接受“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深化国防教育”现场教学后感触颇深:“此次活动,不仅是对英雄的缅怀与致敬,更是对新时代青年学生的一次深刻洗礼,为延边大学新生们上了一堂生动而庄重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和国防教育课,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更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坚定了报效祖国的决心。”
近年来,我省始终把边疆繁荣稳定作为国之要务,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励全省广大干部群众持续增强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推动稳边固边、兴边富民工作,助力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望向吴大澂纪念广场,一座白色石雕像岿然不动屹立在那里,眼神坚定地注视着图们江入海口,水面粼粼,泛着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