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9月6日讯(记者冯超)为推动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度挖掘人参文化,讲好人参故事,长白山人参文化发掘与传播座谈会今天在长春召开。
我省人参栽培历史有450余年,野山参采挖史有1500余年。长白山采挖野山参在不断发展中形成规模,长白山古老的放山文化已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长白山人参文化是我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振兴发展研究院院长邴正教授在座谈会上指出,我省人参文化要和人参产业一样,应在出“精品”上下功夫,树立精品意识,通过图书、影视、动漫等形式塑造系列人参文化形象,打造长白山文化品牌,从而提升人参文化对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助力作用。
长白山人参文化具有完整性、连贯性和鲜明的地域特色,人参文化与长白山文化密不可分。中国民协顾问、吉林省民协名誉主席、民俗学专家曹保明认为,挖掘我省人参文化可以溯源至唐代渤海国时期的“人参朝贡道”文化,将“东北亚丝绸之路”与世界文化相关联,深挖我省人参历史和文化内涵。将人参采挖和使用的相关文化进行科学性解读,从而展示出长白山人参的“货真价实、物有所值”。
吉林人参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曹志强表示,挖掘人参文化,要从收集、整理、运用与人参相关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音频或视频等素材,深度挖掘和梳理人参相关知识,传播好人参故事,传承和弘扬人参文化,打造和树立人参品牌,促进和完善人参营销等,真实、鲜活、生动地反映长白山人参本来的面目、特色与亮点。发挥传统媒介和新媒体平台优势和渠道作用,积极主动与浙江、广东、上海等人参主销区开展品牌营销宣传推介工作,让吉林人参“走出去”。
东北民间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刘国伟、吉林省民俗协会理事长朱立春、吉林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荆宏等专家学者在座谈会上发言。
据了解,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将出版《人参志》、“人参口袋书”系列、《参韵千年——时光里的吉参印记》等人参文化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