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11版:新中国“吉”精彩

一江两岸 新城崛起

——松原建市以来城市发展变化掠影

本报记者 张红玉 王学雷

松原大路。

松花江大桥。

天河大桥。

棚户区改造项目润芳园小区。

幸福公园。

儿童公园。

纳仁汗公园露营基地。

口袋公园。

金钻商圈。

写在前面

在吉林省西部,有一座美丽的城市,虽然成立仅仅32年,却享有“跨国公司眼中最具投资潜力的中国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魅力中小城市200强、中国东北十大魅力城市等殊荣。

回望这座城市的历史,翻开它城市建设的篇章,重温它32年的奋进过往,你会发现,这座城市的面貌变化走过了大开大合的“创业期”、精雕细琢的“提升期”、注入灵魂的“重生期”,就像新中国走过的75年,一步步从量变走到质变,更具“大城风范”。

松原市1992年6月由国务院正式批准建立,同年7月,新组建的松原市委、市政府正式挂牌办公。从此,这座年轻的城市拉开了加快发展的序幕。

从两个县城合而为一,成立时只有几条主干路的小城,到道路纵横、公园遍布的城区面积80平方公里的现代城市,松原市各届党委、政府带领松原人民,紧紧抓住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最好时机,大刀阔斧地抓城市建设,书写了城市建设从百废待兴到华丽转身的传奇篇章。今天的松原,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道路宽阔通畅,一个个公园草木飘香,一架架大桥连接南北,一座座村庄富裕美丽……历史与现代辉映,产业与城市共融,活力与文明彰显,城区与乡村联动,一座经济繁荣、城乡共进、生态秀美、活力开放、生活富裕的幸福之城傲然屹立,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创造着更加幸福的生活。

回顾过去的三十二载春秋,松原最为耀眼的成就在于从两座县城的基石上,矗立起了一座崭新的现代化城市。居住于此的每一位居民,都是这座城市蝶变的见证者与亲历者,每日沉浸于它日新月异的步伐之中。从松原大路的贯通,到松原大桥的飞架;从三百栋住宅区的崛起,到金钻商圈的繁华;再到松原火车站的华丽转身、绕城公路的环绕贯通,以及松花江两岸的秀美风光……这些标志性的变迁,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松原人的记忆。这份对城市的归属感与自豪感,在过往的岁月里,如同汩汩清泉,源自于城市建设的每一次飞跃。

布局城市框架 打造时代新城

建市之初,松原市的城市建设可以说是百废待兴。仅有的几条公路,一片片的棚户区,少之又少且普遍“脏乱差”的商业街区……这些都让刚刚成立的松原市委、市政府认识到,即便困难再多,也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快城市建设步伐,让城市面貌匹配上经济发展的变化。

1993年3月,在中国共产党松原市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松原市提出了“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地上与地下同步、生产与生活配套、新建与改造并举、长远与当前结合”的城市建设原则,制定并实施了《中心城市规划管理的暂行办法》,启动实施了第二座松花江大桥建设方案等一批城建项目,全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从1993年到1998年的五年间,依据规划,松原市委、市政府带领松原人民抢抓机遇,筚路蓝缕,推动了城区改造和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不但改建了松原火车站、扩建了松花江大桥,还改建、新建了12条城区主要街路,铺装了35万平方米巷路,建成了江南、江北两个商贸小区、机关行政小区和一批居民住宅小区,城市居住面积新增420万平方米。开通了9条公交线路,营运里程达115公里。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2%。城市管理也得到了加强,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进入21世纪,在国家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松原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建设也迎来了更好的发展时期。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一大批与人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基础设施项目投入使用,中心城区面貌已然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道路工程、防洪工程、燃气工程等日趋完善,郭尔罗斯大路、松原大路、伯都讷大街、锦江大街、世纪彩虹桥等城市主要道路建成通车,中心广场、伯都讷、东镇、和平、平安等广场相继建成,而且随着道路的畅通,城市房地产开发紧紧相随,一片片低矮平房相继变成一个个花园般的住宅小区,现代城市的雏形一点点显现出来。到2011年,松原市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已达到56平方公里,绿色、生态、休闲、宜居的城市风格初步形成。

接下来的十年,松原历届政府一脉相承地深入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不断完善中心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全面推进城市建设和管理,更加注重细节和人文渗透,城市绿化、美化、亮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内涵也不断提升。到2016年,江南九纵五横、江北五纵四横、两岸三桥的城区主干路网构建成型,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67平方公里,大气精致城市形态逐步呈现。2021年,松原市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近两年来,松原市更加注重城市建管并重、提升品质,城市建设由粗放型向内涵型转变。城市规划更加科学,城市功能日益完善,以海绵化改造推动城市面貌更新蝶变。城市管理更加精细,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城市美誉度不断提升。

风雨沧桑32载,松原百姓亲历着自己城市的变化和成长,每一条新修的道路、每一片新建的楼盘、每一个新修的公园、每一座新建的大桥、每一处新开发的商区……从基础设施极其薄弱的小城,到如今绿色生态、现代大气的精致新城,松原百姓见证着城市的变化,也享受着城市发展带来的美好生活。

把握民生细节 提升城市品质

一座城市的气质就和人一样,体现在他“走过”的路桥、“看过”的人事之中。

走在松原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公园绿地,路路畅通的城市交通网络,设施完备的住宅小区,独立繁华的商业街区,大大小小整洁规范的市场,以及规划展览馆、体育馆、文化馆等文体设施一应俱全,充分满足着百姓各方面的生活需求。

从建市之初,松原市就充分借鉴其他城市成功的建设和管理经验,一边大刀阔斧地拉开城市框架,一边精雕细琢城市细节,为百姓建城市,让百姓体验到幸福感。

同样是在第一次党代会上,松原市提出了“搞好园林景点建设,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建设文化场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需要。按照建管并重原则,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搞好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为市民营造良好城市环境……”的城市建管目标,从细节处入手,坚持民生原则,让城市建设和管理更能服务百姓生活。

治城有常,利民为本。“修好百姓脚下路、点好百姓门前灯”,实施“城市建设和管理百件实事”,松原市政府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为百姓建城,建城为百姓”的承诺。

从2012年开始,松原市提出了把新增财力的7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让一个个画在纸上、写在本上的民生项目转变成为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的获得感和体验感,着力构建一个环境更美、品质更好、功能更全、服务更优的新松原。

到2016年,松原市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5平方米。松原市图书馆、博物馆、群众艺术馆等一批文化设施建成使用,松原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和托养中心等全面建成。松原市也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百强城市”“全国优秀民生改善典范城市”等。

2023年,松原更加注重民生项目建设,在完成的530件民生实事中,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城市服务民生细节的项目更是占据了很大的比率。仅主次路网、掐腰路、断头路就打通了13条,改造破损巷路、人行步道117条,道路工程数量是过去两年的5倍。

成立之初,松原市江南、江北只有一桥相通,而且桥上还有收费站。在顶着巨大压力将收费站取缔后,松原市又先后建设了两座连通江南、江北的大桥,让江北与江南协调发展。近年来,更是将道路建设、改造的重点放在了江北城区,促进了一江两岸同步发展。

在公园的建设上,更是在当年仅有的几个比较小的公园基础上,先后建设了纳仁汗公园、成吉思汗公园、伯都讷公园、森林公园等风格各异、有着独特文化韵味的公园,以及一大批供市民休闲的广场。近两年来,更加建成了一批口袋公园,让市民“抬腿就能到达”休闲场所,让城市更有人文气息。

……

一座城市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扩展、累积的过程,也是一个突破、创新的过程。城市的发展变化,是时代的变迁,更是人为的雕琢。在栉风沐雨、砥砺前行中,松原这座现代时尚、幸福宜居的新兴城市,正在用自身的不断蜕变,让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体会到更多的骄傲和幸福。

紧扣生态宜居 建设幸福家园

进入秋季,松原天蓝地阔,空气清新。一江两岸,道路笔直,三桥飞架,绿地公园依旧草色斑斓,生机无限。

在幸福公园的湖边漫步,清清的湖水伴着音乐喷泉飞升起舞,让人赏心悦目。和这里的镜湖一样,河湖连通工程的实施,让松原市内各处水系都连通在一起,实现了活水循环,为百姓休闲娱乐提供好水好玩的去处。

民之所望,便是政之所向。为守护这份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回应人们对生态城市的品质追求,松原市按照“一江两岸”的城市建设格局,坚持建设宜居宜游宜业的生态城市总目标,把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和园林城市作为推动绿色发展、科学发展、造福百姓的重要手段,做到城市颜值和气质兼修,着力打造出功能完善、环境优美、更具魅力的现代化新城。

在2002年召开的第三次党代会上,松原市提出了建设环境优美城市的目标,并给出了具体解释——“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承载能力进一步提高,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乡面貌大为改观,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生态市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

到2007年,松原市被评为省级园林城市,并提出“环境更优美”的城市建设目标。2017年,提出“两个城市”建设目标,其中一个城市建设就是全面建成生态宜居城市,打造功能完备、碧水蓝天、绿色低碳、人文厚重、法治和谐的美好家园。2021年,建成国家卫生城市。

近两年,松原市更是将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放在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加快“海绵城市”建设,以海绵化改造推动城市面貌更新蝶变。

不断健全完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城市建设由粗放型向内涵型转变。打造精品街路、精品渠化岛,让城市色彩更加绚烂缤纷。城市规划也更加科学,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城市内涝问题大幅缓解。扎实推进65蒸吨以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燃气锅炉低氮改造。落实河长制,136个排污口全部完成规范化建设,“两江一河”国控断面水质稳定向好。

积极融入全省“大水网”工程,扎实推进松原水网等30个项目建设。江南净水厂、江北净水厂建成投产。

新建新能源汽车换电站3座,主城区公交车全部完成新能源化改造,年减少碳排放300吨。深入开展绿色机关、绿色社区等节能降碳宣传活动,让生态环保理念成为群众日常生活的行动自觉。

走在江边步道上,看着江水流淌,伴着绿树、青草,呼吸着新鲜空气,松原32年的发展变化,是可看、可闻、可感的。

从建市之初,松原市就把打造一江两岸美丽景观作为造福市民的重要举措,在沿江两岸建设了多座有着城市历史特色、文化内涵的公园,打造一江两岸沿岸美丽景观。近两年来,更是进一步统筹抓好“一江两岸”升级改造,建设了沿江步道,让市民锻炼身体有了更好的场所。

在松原市临江西路的口袋公园内,草木葱茏翠色欲滴,伴着树影婆娑、鸟语花香,三三两两的居民结伴而行,或漫步聊天,或坐在木凳上享受难得的清闲,脸上洋溢着幸福满足的笑容。一直以来,松原市积极推进市区内公园绿地建设,近两年来,更是打造了多个“口袋公园”,让市民在市区内“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松原的天更蓝了。松原的地更绿了。松原的水更清了。松原的城市格局也更加疏朗通透,一水绕城过,两岸景色新,“可蓄水、会呼吸”的宜居城市形象更加鲜明。

岁月如梭,世事变迁,转眼间,这座拥有32年建市历史的城市,步入了它的盛年时光。随着城市建设理念愈加明晰、城市建设成果日渐丰厚、城市建设品位更加高端、城市建设手段更加科学、城市建设目标更加智慧,站在这些成果基础之上的松原城市建设,也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新篇章。

本版图片为资料图片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