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2版:要闻

签约项目落地率、开工速度全国领先

辽宁:双向奔赴的央地合作“加速跑”

辽宁日报记者 唐佳丽

时过中秋,天高云淡。在大连金普新区北良港东南区域,辽宁省央地合作重大项目中粮油脂大连饲料蛋白加工基地项目建设现场,14个直径超百米的白色食用油油罐高高矗立。“油罐区工程已经完工。”中粮油脂(大连)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建国介绍,筒仓区域整体进度完成30%,码头项目完成18个整个沉箱预制,水下开挖、基床基本完成,总体看建设进展相当快。

辽宁省各地重大央地合作项目正快速推进。在沈阳,沈飞航空配套产业园中,目前国内最大的单体复合材料生产车间已封顶;在葫芦岛,徐大堡核电厂1号机组CA20模块的自密实混凝土浇筑作业已完成;在盘锦,华锦阿美精细化工及原料工程项目中的钢结构和设备安装已经陆续启动;在鞍山,中国五矿陈台沟铁矿采选项目的7个井巷工程标段全部开工……

“创新央地合作模式,促进央地融合发展,更好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近年来,辽宁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全面振兴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将深化央地合作作为全面振兴的关键之举,央地合作正在结出累累硕果。

去年,辽宁启动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当年3月1日,辽宁省与央企深化合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央地双方按下携手合作的“快进键”。到去年底,央地合作签约项目达89个,其中45个项目当年实现开工,当年开工率超过50%。

“去年的项目签约数、落地率、开工速度领先全国。”9月19日,辽宁省国资委主要负责人介绍,近两年,辽宁省各部门创新推进机制、合作模式,突出央地融合、优势互补,着力探索央地合作发展新路径,努力打造央地合作试验区和示范区。截至目前,落地辽宁的重大央地合作项目已超过200个,累计完成投资超1400亿元。特别是今年1月至8月,开工120个项目,完成投资636.4亿元,已接近去年全年水平。其中,新开工项目32个,完成投资43.3亿元。

一条贯通上下的“保障链”

辽宁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拥有一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辽宁全面振兴对维护国家“五大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央企是辽宁不可多得的战略资源、后发优势。辽宁与央企深化合作,能有效服务国家战略、社会需要,更能推动地方产业转型发展,提振经济。这是央地双方的共识。

让共识高效落地,执行是关键。央企体量大,地方“线头”多,央地合作涉及方方面面,做好顶层设计,建立高位推进机制,对促进央地双方有效整合资源、提高合作效率尤为重要。

辽宁省成立省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央地合作领导小组,下设央地合作项目协调推进专班,吸纳了包括省发展改革委等27个省直单位、14个市政府和省沈抚示范区管委会作为成员单位,同时建立工作高位推动机制、问题协调解决机制、跟踪督办机制、信息报送机制。一年多来,各项机制共同发力,专班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辽宁省市、部门强化联动,推进央地合作工作不断深化。

因创新合作机制获益最多的是企业。徐大堡核电项目,由2009年成立的中核辽宁核电有限公司负责前期开发、建设和运营。去年11月,1号机组开工,今年7月,2号机组开工,目前,3号、4号机组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5号、6号机组正在开展项目建议书修编工作。谈起近年来项目建设快速推进的原因时,公司董事长陈劲再三感慨:“企业发展的关键时刻,赶上辽宁全面振兴、央地合作向纵深推进的好时候,大家向着一个目标努力,形成了合力。”

完善工作机制,在形成推动合力的基础上,辽宁省设立的相关要素保障服务机制也日趋完善。为做好长效沟通、问题协调解决、跟踪督办等工作,去年,辽宁省国资委建立驻辽央企信息库、央企在辽重点项目库、驻辽央企重大服务事项清单“两库一清单”机制,对近200个重点项目开展“全委、全员、全力、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跟踪督导,建立项目联络人制度与定期汇报制度,全委89名干部一对一实地调研、跟踪服务。

协调相关部门在运输任务繁忙的央企门前设立新的交通信号灯,为本桓高速公路提前开通联系供应特殊标号水泥,解决五矿集团陈台沟铁矿采选工程项目用地、供电问题……一年多来,仅“一清单”中累计收集的服务事项就有436个,目前已解决379个。在沈阳市,建立健全央地合作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服务,仅通过“营商下午茶”走访活动,就协调相关部门为中国航发黎明等驻沈央企解决吸引人才、科技成果转化等实际困难,累计解决69个问题诉求。

“提升央地合作各项要素的保障能力,改善了营商环境,也让央地双方在互利共赢的路上走得更长远,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不断显现。”辽宁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一个共创共赢的“生态圈”

去年年底,辽宁向社会各界亮出了自己的“成绩单”,其中格外引人注目的是这样一组数据: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创造了“十三五”以来的最好成绩。其中,中央项目投资尤为喜人,增长29.3%。

“这表明,深化央地合作,已经成为我省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的关键之举。”辽宁省多位经济界人士表示,央企具有较强的资源配置能力,在产业、资金、技术、人才、品牌、管理、机制改革等方面的积累与经验优势明显。而辽宁具有丰富的资源与市场空间,也是央企所需。“央地合作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社会需要,能带动我省重大生产力布局的优化,推动了我省产业转型发展。双方深入合作,可为辽宁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新路径。”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政认为。

作为国民经济的“定盘星”,央企的建设布局历来备受关注。近年来,辽宁省指导各地不断释放区位竞争潜能,精准制定人才引培、科研创新、金融服务、要素保障、营商优化、子女入学、租购房补、医疗健康等有效政策,吸引央企在辽“开疆拓土”。去年以来,已有45家央企集团在我省落地区域总部、分公司、子公司,数量达97个。“对地方而言,积极影响是多方面的,比如,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增加就业机会、推动技术创新等。”李政说,带动地方投资增长和经济规模扩大的同时,央企还能够结合地方资源禀赋和战略方向,引导地方构建未来发展新动力。

此外,辽宁4个万亿级产业基地和22个重点产业集群建设,也在客观上对央企及其产业链条形成产业引力。今年以来,在辽宁省,央地间的交流对接活动极其频繁:4月,地热产业创新发展研讨会;5月,工业母机共链行动暨供需对接会;6月,交通与能源融合新发展学会年会;9月,中国中车新能源机车下线仪式……各场活动的核心内容指向两个关键词——“共链行动”“辽品辽用”。央企“链长”将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人才链、资金链、数据链、服务链等全面整合,发布所需;辽宁将资源禀赋优势展示,推荐所能,一个个共同发展的生态圈正在渐次成长。

合作新模式带来发展新空间、新场景。双向奔赴下,辽宁成长的同时,央企也在实现增长。据统计,2023年,1846户驻辽央企实现营业收入2.4万亿元,实现利润总额610.7亿元。今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位于全省前列的城市,央地合作项目数量排名也全省靠前;项目投资完成额排名靠前的城市,与今年前8个月财政收入居辽宁省前列的城市几近重合。不难看出,央地合作的推进与各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呈正相关态势。

突出维护国家“五大安全”,围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深化科技创新合作,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时下,在辽宁省,“央地融合谋发展,携手共赢促振兴”的氛围越来越浓。未来,辽宁与央企融合发展的前景将更广阔,果实将更香甜。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