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5版:理论

承担好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历史责任

东北师范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执行院长 李涛

历史发展经验证明,强国建设从来都不只是以经济、军事、科技等硬实力为核心的国家竞争,更是以思想、政治、道德、文明等为核心的软实力竞争。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离不开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支撑和引领,特别是在历史转折和社会变革的重要时期,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更加突出和明显。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充满重大性和紧迫性

一方面,源于历史驱动。5000多年来,“中国”这一概念从来都不只是指代一个民族、国家,它还包括一种文明体系;前者是外在的,具备有形的地理边界;后者是内在的,跨越有形的地理边界而沉淀为无形的文明形态。中国的“国家”和“文明”是紧密相连的,岁月更替,不论“国家”在形式上出现多么复杂的地理边界变化,都不影响文明的延续,中国的语言、文字、哲学、教育、艺术、风俗等一直葆有中国独特的自主性和原创性特征,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古今中国人心理最稳定恒久的文化底色。近代以来,伴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政局的更替,西学东渐的浪潮曾深刻影响着中国,但无数次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再好的西方理论,如果不经过“中国化”这一过程,在中国照搬推广或粘贴复制,都注定失败。

另一方面,源于现实驱动。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短短几十年时间内通过和平崛起,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取得了世界公认的发展奇迹,这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一部分。奇迹的取得不是照搬西方理论设计出来的,也不是靠模仿西方实践复制出来的,而是依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通过鲜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干出来的。这些生动的中国实践往往走在理论的前面,我们究竟如何进一步深入解释?又如何为正在持续深入进行的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提供更丰富和科学的理论支持,从而支撑和引领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解答好这些具有现实紧迫性的问题,是全体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职责使命。

切实承担好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时代责任

一是要有大国学者的勇气和理论定力。尽管以西方近代以来学科制度化规范为模本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各分科领域已基本成型,但我们仍必须保持足够的学术敏锐度、学术批判力和学术定力,既取其优长、更识其不足,不盲目崇拜和简单迷信,对其谬误和无效之处要勇于纠偏补正,深入推进基础理论的再认识。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将其立场、观点和方法贯穿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各领域和全过程。

二是要有大国学者的理性和原创自觉。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绝不是从概念到概念、从文本到文本、从西方到东方的简单过程,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既需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坚持历万民、经万事;既要有纵横的理论深度,又要有辽阔的实践宽度,还要有俯身为民的温度和百折不挠的韧度。如此才能在从书斋到田野、从田野到书斋的多轮循环中,积攒学力、厚积薄发,构建真正经得起历史和人民考验的自主知识体系。

三是要有大国学者的视野和使命担当。中国学者要自觉树立“真问题视野”“跨学科视野”和“国际化视野”,坚持问题导向和学理导向并重,不绣花、不唯诺、不狭隘,既讲好中国故事、也讲好人类故事;不仅在传统媒体、课堂上讲,还要到田间地头、数字空间甚至大洋彼岸、人民中间去讲;不仅要讲,还要敢于面对恶意歪曲,勇于应对命题挑战,直面回应人类未来命运。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