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丰收季,又是一年稻米香。金秋9月,享有“中国生态稻米之乡”美誉的舒兰市水稻陆续进入收割期,田地里金色的稻穗随风摇曳,农户们熟练地驾驶着收割机穿梭其中,稻浪欢歌伴随着机声轰鸣,交织成一曲丰收的乐章。
在舒兰市水曲柳镇东升村金星米业有机水稻种植基地,4台收割机正开足马力,饱满的稻穗不断卷入,切割、脱粒、粉碎秸秆等工序一气呵成……负责人孟广多站在田埂上,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为了抢抓中秋节新米上市,基地种植的1460亩水稻从9月12日就开镰收割了,收割下来的稻米直接送去烘干,经过清理、碾米、抛光、云色选等环节后,一袋袋包装精美的新米被发往全国各地。”孟广多告诉记者,今年企业大幅提升各种功能米加工工艺的智能化升级,加工环节全程监控数据可云端存储,直联冷链物流,实现大米从田园到餐桌低温保鲜、全程可追溯。
好米天成藏于地利,更得于人和。近年来,舒兰市不断引领社会资本发展水稻产业,市大米协会已吸纳金星米业、永丰米业、禾鑫谷物、吉米粮食、友诚米业等30家优质企业入会,统一打造和使用“舒兰大米”品牌,制定舒兰大米中高端“头部”品牌标准,建立舒兰大米优秀品牌目录,集中政策、重点培育,着力推动“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互动联动,实现集群化发展。
天时地利人和,成就舒兰大米“润糯香甜”的卓越品质。在舒兰市平安镇新发村孙老乐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稻田里,稻米香味四溢,稻穗颗粒饱满,合作社负责人孙民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我们合作社种植的是稻花香品种,采用绿色种植方式,新米能卖到10多元一斤,不少客户提前预订,在中秋节迎来了一波销售的小高峰。”今年合作社在部分地块进行了稻虾共生试验,效果显著,打算明年大面积推广。
作为国家绿色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舒兰市不断夯实稻米产业发展基础,探索和推广水稻绿色生产新模式,形成成熟的“稻鱼稻鸭稻蟹”绿色种养结合生产模式,2024年稻渔综合种养推广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持续开展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有机肥替代化肥等新技术推广面积常年保持在60万亩规模。建成了57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对优质水稻主产区时行“升级改造”,变“好米”为“名米”。
舒兰大米相继通过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成为南极科考队员三餐主食,被农业农村部纳入全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入选国家优质粮食区域公用品牌传播案例。今年,舒兰大米以101.42亿元再次荣登“中国品牌价值”区域品牌百强榜前5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