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7版:评论

建好管好用好高标准农田

向 秋

只有把高标准农田建好、管好、用好,才能高质量筑牢我国粮食生产基础,才能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高标准农田建设事关国家粮食安全,也关系到农民群众切身利益,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随着农业现代化发展,越来越多符合条件的农田被改造成了高标准农田。据统计,截至去年年底,全国累计建成超过10亿亩高标准农田,建成各类田间灌排渠道1000多万公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2700多万处,农田抗灾减灾能力明显提升,实现了大灾少减产、小灾能稳产、无灾多增产,为全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提供了重要支撑。

建好高标准农田。农田提标准,种粮增底气。高标准农田建设事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藏粮于地的重要举措,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高标准农田是指通过土地整治、土壤改良、水利设施、农电配套、机械化作业等措施,提升农田质量和生产能力,达到田块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节水高效、宜机作业、土壤肥沃、生态友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农田。根据规划,到2030年,我国要建成12亿亩高标准农田,以此稳定保障1.2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要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保障持续、稳定和多元化的资金投入,增强农田建设的科技含量,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的农田保障。

管好高标准农田。高标准农田建设,三分靠建、七分靠管。工程质量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生命线。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投入量大,项目点多面广,必须强化建设全过程全环节质量监管。创新监管手段,严格项目招投标管理,严厉打击围标串标、违法分包等行为,加强施工中的现场检查,完善工程验收制度、工作流程和技术标准,严把验收关,确保建设质量。精管细护是确保高标准农田设施长效使用和发挥效益的关键抓手。要防止重建轻管问题,严格落实“县区负总责、乡镇为主体、村级落实”的建后管护机制。要按照“谁使用、谁管护”“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明确产权归属和管护主体,建立健全日常管护和专项维护相结合的工程管护机制,提高农民从事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管护的积极性,保证建好一处管好一处。

用好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标准农田,目的在于使用。用好高标准农田,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大良种、良机、良法推广力度,在精耕细作上下功夫,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实现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良种是农业现代化的坚实基础。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良种,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让好种子打出好产量、带来好收成。良机是农业现代化的装备支撑。在粮食的种植、管理、收割过程中,推广新装备、新技术、新应用,让更多新农具成为农业生产“新装备”,让农业生产更有“智慧”、更具效能。良法是农业现代化的技术途径。要积极探索稳面积、提单产、促增产的丰收“良法”,将农艺和农机相结合,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科技化水平,助力农业节本增效。

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把高标准农田建好、管好、用好,才能高质量筑牢我国粮食生产基础,才能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