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田畴沃野起欢歌;产兴业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绘新景。
10月10日,长春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暨推动乡村振兴会议召开,此次会议采取现场观摩+集中开会方式分两个阶段进行。会前,市委、市政府利用1天时间组织市直部门、六县(市)区负责人和相关人员,围绕产业发展、粮食安全、农民增收、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到公主岭市、农安县、双阳区现场观摩了长春市国家农高区、合隆镇商业街、如意湖休闲旅游度假区等8个点位,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学。
无论现场观摩还是参加集中会议,每到一处,与会人员都认真倾听、凝神思考、轻声交谈,就如何稳定经济增长、稳住工业底盘、加快项目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培育特色产业等方面,详细了解先进做法,汲取成功经验,互学互鉴,进一步激发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声声号角催人奋进,会议释放出长春加快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一股股蓬勃的生机在广袤的长春大地竞相迸发,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更多的智慧和动力。
因地制宜上项目 创新升级促发展
县域要发展,产业必振兴。六县(市)区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聚焦实体经济主攻方向,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特色产业、休闲文旅等优质资源禀赋,因地制宜、乘势而上,持续抓好招商引资,积极谋划储备一批符合各自战略发展要求的重大项目,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程,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公主岭肉牛良种繁育融合示范产业园位于公主岭市岭东工业集中区,走进园区的肉牛屠宰车间,记者看到整洁的圈舍、先进的设备,工人们正在熟练地进行着操作,分工明确,配合默契。肉牛良种繁育融合示范产业园肉牛屠宰和食品加工基地是公主岭市充分发挥肉牛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通过招商引资重点打造的集饲养、屠宰、加工于一体的三产融合项目。“项目总投资2.6亿元,选用世界一流的智能化生产线、加工设备,全厂实现5G覆盖,监控从繁育到生产肉制品的全过程,可以精准地对质量进行控制,年可屠宰加工肉牛10万头,精深加工3万吨肉制品。”企业副总经理焦立军说。目前,项目已进入试运营阶段,达产后产值可达40亿元,解决500人就业。
推进“秸秆变肉”,抓实“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公主岭市锚定“争当全省县域突破排头兵”目标,通过强化产业升级,筑牢振兴根基,带动经济总量稳定增长。今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1%,位列全市第二。
阵阵麦香、果香和奶香扑鼻而来,记者来到了位于农安县合隆镇的阿兴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配料、制作、烘烤,不同种类的面包新鲜出炉,将从这里运送到全国各地。2023年,农安县加大同阿兴食品有限公司的合作力度,推动企业自筹资金建设总投资3亿元短鲜食品生产基地项目。项目引进全自动生产线6条,现已建成并投入使用,预计年产值达3亿元,利税50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
聚焦现代装备制造、农畜产品精深加工、食品工业等七大产业集群,农安县坚持以经济强镇建设为突破口,不断推动产业提质增效、提档升级,加快项目建设进程,打造长西北经济增长极。
定位“全域旅游示范区、旅居康养新高地”的双阳,今年又添一个“如意”之处——如意湖休闲旅游度假区项目。该项目原规划区域为双阳河河道的险工险段,地势低洼导致雨季房屋经常被雨水淹泡,为彻底解决防洪安全、人居环境提升及生态治理等问题,双阳区明确把加快“如意湖休闲旅游度假区项目”建设作为拉开城市框架、发展全域旅游的重要任务。项目总投资21.98亿元,建设期为3年,占地256公顷,是全省第一个国家生态环境部入库的以生态综合治理为主,导入文旅产业、利用未来收益反哺项目建设的EOD项目。截至今年9月底,已经完成投资近7亿元,并于中秋节期间对外展示并吸引了大量游客。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导入游客超200万人次、营收超3亿元,未来,将成为长春全域旅游示范区新标杆。
自全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会召开以来,各县(市)区、各相关部门及包保单位认真落实市委“坚定信心、真抓实干、紧抓快干,坚决有力打好打赢县域突破攻坚战,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速进位”的部署要求,千方百计稳企业、扩投资、促消费,推动县域发展取得扎实成效,上半年,长春市县域板块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6%,高于长春市平均水平,其中,公主岭、九台、德惠位居全市前5位;1月至8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限上社零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态势。
全力以赴增产量 粮食安全底气足
长春市作为黄金玉米带上的农业大市,已连续多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六县(市)区也都进入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一直以来,长春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位,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全面落实全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并紧紧围绕“种好粮”这一目标,全力保障粮食生产各项工作顺利进行,让百姓饭碗盛上“长春粮”。如今,长春这个全国著名的粮仓,正向着发展现代化农业的目标勇毅前行。
春耕,无人机搬运秧苗,高速插秧机插秧,省力又省钱;夏管,植保无人机喷洒营养液,安全又高效;秋收,全程机械化收割,跑出丰收“加速度”。从“靠天吃饭”到规模化种植、科学化管理,5G监测、无人机植保、水稻侧深施肥、旱节水、统防统治,长春在农业生产各环节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动力变革、效率变革、质量变革。
夯实“耕”基,筑好粮仓,长春牢牢攥紧种业这张农业“芯片”。持续突出良种,推动高产品种扩面应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种业科研力度,坐落于公主岭市的长春国家农高区科创中心正在加快建设中。
在长春国家农高区,一座雄伟的大楼拔地而起,这就是正在建设的科创中心项目。该项目是集农业科技创新研发、科技成果示范推广、智慧农业平台等功能于一体,中心采取市场化运营模式,用于智慧农业系统平台开发,打造农业数据应用、农业信息服务、农业人才培养、农业社会化服务和产品展示展销的综合创新型基地。项目设有科研楼,用于承接吉林省农科院、中科院地理所、赵春江院士团队、长春理工大学、吉林农大、中科院光机所和浙江长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科研单位入驻;设有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实验室、植物组织培养车间、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黑土地保护与循环农业重点实验室等,是现代农业科研机构的汇聚地。
在加大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确保良种供应安全的同时,长春市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建设高标准农田,可以显著提高粮食产量和产能,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增长。今年,长春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续建项目238.95万亩,截至目前,已完成203.68万亩,完成进度85.24%。其中,新增项目170.2万亩、完成79.7%,续建项目68.75万亩、完成98.95%。如今,随着“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的建成,长春市粮食产量即将迎来又一次大丰收。
农村面貌美如画 农民增收笑开颜
入户村道平坦干净,房前屋后整洁有序,彩色墙绘主题鲜明,农舍庭院花香四溢……每到一处村落,处处弥漫着诗意乡情,散发着勃勃生机。
在农安县孙家窝堡村,每经过几户人家就会看到一个垃圾箱。“全村始终把人居环境改善提升作为常抓不懈的工作,围绕‘五清、五化’清洁标准,以实现‘五美’为目标,并配备卫生保洁员9人,全村配有垃圾勾臂箱及勾臂垃圾车,建有粪污收集中心,可实现垃圾日清,确保村屯街道两侧整齐、整洁。”农安县合隆镇党委书记林青远说。
为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农村公路建设,长春市出台了《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的若干举措》,通过示范引领、垃圾治理、分类施策、环境治理等举措,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市今年共实施“百村示范”村、“千村美丽”村建设项目205个,新建绿化美化村屯120个,改善提升绿化美化村屯240个,村庄绿化美化率达到30%,并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治理,生活垃圾收运体系覆盖100%行政村。
同时,长春市按照2023年提出的《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三年攻坚方案》要求,利用三年时间,投资百亿元,建成网络畅、品质高、服务优、路域美的农村公路网络。全市全年计划建设养护4209公里,截至10月7日,计划建设项目已全部开工,并完工3505公里。村路建成后,村民出行变得更加方便,有利于农作物的运输,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能够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同时也能带动农村产业升级,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将棚膜经济等绿色农业产业效益最大化,最终使农民实现收入增加。
在农安县孙家窝堡村记者了解到,该村利用土地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区位优越,重点发展棚膜经济。大棚种植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产量,还丰富了种植品种,促进集体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增加了农民个人的收入。
“2020年,全村建成大棚17栋,属于村集体财产。2024年,一期新建棚膜77栋8.9万平方米,出租47栋5.9万平方米,租金13.7万元,其余由村集体经营;2023年,村集体机动地发包与投资收入达85万元,村民年均收入可达1.8万元。目前,二期棚膜41栋6.5万平方米正在建设中。”农安县合隆镇党委书记林青远介绍,村民收入越来越多,日子越过越红火。
秋色正好,丰收正酣,一幅乡村振兴锦绣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如今,在长春的大地上,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全市上下将拿出更大决心、更实举措、更足干劲,咬定目标不放松,一步一个脚印把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成效,为长春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