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2版:要闻

鸭绿江畔的红色传承

本报记者 粘青 赵梦卓

“生活甜不甜?”

“甜!”

一问一答,快门按下。张张笑脸被定格在鸭绿江国境铁路大桥旁。

秋日的集安,山峦叠嶂,五彩斑斓。一批批沿着G331国道自驾的游客们在这里留下最美的“红色印记”。

“这里是鸭绿江国境铁路大桥,74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首批作战部队就是从这里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讲解员郝一莹刚送走一批游客,又开始了新一轮讲解。休息间隙,她告诉记者,抗美援朝第一渡如今成为了红色旅游“打卡”点,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

集安鸭绿江国境铁路大桥全长589.23米,宽5米、高16米,共20孔,桥体为钢架结构,混凝土桥墩,铁路桥上方建有钢架花梁。大桥下,于2023年9月建成的抗美援朝第一渡文化廊道,展示着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历史事件、经典故事、英雄事迹等,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形式的陈列展览让人们深切感受志愿军先烈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精神。

据悉,今年以来,尤其是节假日期间,该景区人流量显著增加,人们纷纷来到这里感悟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感受祖国的繁荣强盛。家住通化市的李赫浚小朋友一早便和家人自驾过来游览。他兴奋地对记者说:“我不仅看到了美丽的吉林秋景,更学习到了不少历史知识,很有收获,以后还会再来。”

金色吉林,秋意浓浓,驱车沿着曲折蜿蜒的小路行驶,记者一行来到了位于集安市大禹山西北坡的集安市烈士陵园。墓区内郁郁葱葱,庄严肃穆,安葬着598名革命烈士,其中抗美援朝烈士591名。

清扫落叶,擦拭墓碑,陵园看护员曲贵仁如往常般工作着。他的父亲曲富林是集安市烈士陵园第一位24小时全职看护员,如今,他接替父亲的岗位,成为陵园的第二代守陵人。两代守陵人接力传承,共同守护着数百名长眠于此的烈士英灵。

“我们一家对陵园有着特殊的感情,这里也安葬着我的舅爷和叔叔,他们牺牲在解放战争的战场上。”曲贵仁告诉记者,受家庭影响,父亲曲富林从小便在心中埋下了尊崇英雄、尊崇烈士的种子,并将这种情怀传给了自己。

上世纪90年代,一个偶然的机会,曲富林得知集安市民政局要聘用一名陵园看护员,便毫不犹豫地申请了这份工作,这一守就是17年。2014年,年事已高的曲富林决定让儿子回来接班。接到父亲电话后,曲贵仁果断放弃了正经营红火的生意回到陵园。

“我们守护陵园,守的是信仰,守的是感情。如果没有革命先烈的无私奉献,哪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要陪伴他们,让他们不会孤独,让后辈的子子孙孙都记住他们的英雄壮举。”曲贵仁话语坚定。

硝烟散去,精神永存。鸭绿江畔,秋阳杲杲,秋水迢迢,这里的红叶点缀着城市,这里的传承浸染着红色基因。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