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7版:好作品

时光隧道里的秋菜

□孙艺凌

秋分过后,为方便老百姓囤秋菜,各地城市管理局陆续发布秋菜销售点位。掐着时间抢第一波秋菜,人们心照不宣,冬天不远了……

北风一紧,寒生露凝,仿佛就是一夜之间,忽地一个清晨,房前屋后、窗台墙根、晒台路沿,但凡不走人的“闲”地方,齐刷刷“晒”出一排排一摞摞白菜、大葱。翠绿莹白的颜色高调地占领着街角巷陌,鲜灵灵的秋菜如火如荼,恰似东北大地上极致怒放的秋日之花。

谈秋菜绕不开东北的饮食文化。中国人爱吃、讲究吃,能吃出花样来,吃出文化味。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南北菜肴风味就表现出差异;到唐宋时,南食、北食各成体系;至清末,川菜、鲁菜、苏菜、粤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构成了特色分明的“八大菜系”。在一定区域内,因气候、地形、历史、物产、风俗以及饮食习惯的不同,经过漫长历史的雕琢与沉淀,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烹饪技艺和风味。

猪肉炖粉条、小鸡炖蘑菇、酸菜炖血肠、铁锅炖大鹅,在东北,只消一口铁锅,就能炖出人间百味——万物皆可铁锅炖。风刀雪剑雕刻出寒气逼人的水晶世界,热气腾腾的炖菜历时长久地熬煮,将食材的滋味与营养淋漓释放,暖人肚肠、抚慰心扉。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东北地区还未发展大棚种植,严寒的气候任凭肥沃的黑土地也长不出新鲜菜来;又有纷纷扬扬的大雪没过脚踝,车马行走受阻,交通运输难度大、成本高。长达五六个月的漫长冬日里,几乎见不到新鲜菜蔬。

严酷的气候环境下,东北人发挥勤劳才智,不仅孕育出铁锅炖万物的饮食文化,还形成了“囤秋菜”这一独特而饶有意趣的地域景观。

依然记得初来长春时,成长在江南的我,第一次听闻“秋菜”这个名词,只当是某一种秋天食用的蔬菜。秋末冬初,正是菜蔬大量上市、价格低廉的时候,大街小巷攒动着一麻袋一麻袋、一板车一板车买菜的人流。看着层层叠叠摞起来的白菜、土豆、地瓜,一捆一捆扎起来的大葱,令我瞠目结舌,心里不解地盘算着:囤这么多是怕买不到菜吗?这一家得多少口人才能吃完?这么多菜放哪里?不怕放坏了?

过去,东北很多人家都有菜窖,用来储存秋菜。在地下深挖2—3米作为储存室,留出四方的可供一人进出的洞口,上面用几根宽木条封闭,冬暖夏凉,非常实用。炎炎夏日骄阳似火,小孩儿顽皮,躲到菜窖蹭凉;大人藏几枚西瓜、香瓜,隔天取出,冰冰凉凉,入口暑意顿消。天寒地冻的冬季,菜窖就是绿色节能的大冰箱,外面滴水成冰如“冷冻室”,窖内温度保持0—5摄氏度,如天然“冷藏室”。

囤积的秋菜安安稳稳按规律摆放好,定期观察翻动,菜窖洞口适时掀开一两条木板,通风散热。一冬天的伙食就这样由菜窖供应着。家里来个亲戚朋友,主人麻溜地爬梯子下窖,装得满满一筐各色菜蔬。充足的秋菜就是东北人“猫冬”的底气。窖口四周的棚顶,因为冷热交接的缘故,缀满了晶晶亮的冰花,一层摞着一层,清清白白,煞是好看。

时过境迁,随着种植技术发展、路网四通八达,琳琅满目的新鲜蔬菜四季供应充足,囤秋菜不再是关系温饱的紧要事宜。回望过去东北地区囤秋菜的盛况,熙攘热闹途为之塞,人山人海洋洋大观,而今繁华落尽似烟云过眼,令人怅然低回。老一辈人口中的“菜假”、东北孩子摸黑下菜窖的童年阴影,已然幻化为时光隧道里的一抹烟尘。但几代人流传下来的秋菜情结,依然镌刻着对旧时岁月的缱绻深情,难以割舍。

时序拨动,悄然进入十月,风里藏着丝丝凉意,大大小小农贸市场的门口,一夜之间冒出一座连着一座的秋菜山头。装满大葱、白菜、土豆、萝卜、地瓜的,满是泥点的卡车,风尘仆仆占据着人流密集的十字路口。市场的广播里、喇叭里热热闹闹地叫卖着,“秋菜上市,先到先得”。

一进市场,白菜水津津的清香气混合着大葱稍显辛辣呛鼻的气味,霸道地裹挟而来,从视觉、听觉、嗅觉上大张旗鼓地宣布,“该囤秋菜了”。仿佛东北冬天的来临不是依着日历上的二十四节气,也与洋洋洒洒飘落的雪花无关,而是由一场轰轰烈烈的秋菜上市宣告——凛冬将至。

事实也确实如此,待到秋菜山头一座座矮下去;十字路口的卡车稀稀落落;市场广播里恢复成往日音乐,一场秋事便走向了尾声。

至此,北风一日紧过一日,雪花一层一层涂抹大地。在集中供暖的屋内,东北人坦然地将晒干的大葱剥去外层干瘪的皮囊,露出青白挺直的内里,顺手取出一颗腌好的酸菜或萝卜,切丝。起锅热油炸出葱花香气,下入酸菜或腌萝卜。在袅袅腾挪的热气中,咀嚼时光发酵带来的独特口感,采撷一缕似水流年里的黑土情思。

岁月不语,记四时食事。如今,我嫁做东北媳妇,熏染了东北人的秋菜情结,寒露时节,囤秋菜的人流里悄然多了我一个……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