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了白沙尖,人们还在寻找白沙尖。
“草原有个白沙尖,提起它来泪涟涟。沙丘赶着牛羊走,毡房一年两次搬。”白沙尖,是指横跨我省前郭县西部的3条沙带,位于科尔沁沙地的范围内,长度为147公里,总面积80万亩,有流动和半流动沙丘43个,流沙面积达12万亩。
这里风沙干旱十分严重,每当风起,白沙滚滚,侵吞道路,埋没农田、草原,风沙撵着屯子搬家,农业生产中“三刮四种”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地危害着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举目远望一片沙,大风一起不见家。朝为庄园夕沙压,流离失所奔天涯。”这是当地人们对风沙危害的形象描述。
今日的白沙尖,是截然不同的景象。
绿锁黄龙,昔日寸草不生的白沙尖变成绿洲。原本无边无际的沙海,如今变成草原上的森林公园。白杨挺立,松树挺拔,红柳摇曳,沙棘繁茂。小鸟在林间啼鸣,多年不见的狐狸、野兔、野鸡也在这里安家落户。
从1978年“三北”工程启动,前郭县就开始对白沙尖进行治理,以防沙治沙和农田防护林建设为重点,增加林草植被,改善生态环境。前郭县连续打了3次治沙造林大会战,栽植杨、柳、松、沙棘、果树等类苗木8500余万株,用杨、柳树枝夹防风障子5万多亩,使沙区几十座流动、半流动沙丘得以固定,植被得到恢复。
2023年,前郭县立足高质量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积极推进“三北”工程攻坚战和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启动了“一湖两带”综合治理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围绕查干湖、科尔沁沙地北方防沙带和松花江沿江水土保持带开展建设,进行沙地造林、退化林修复、沙化草原恢复、退化湿地修复、沿江水土保持一体化体系建设。“三北”工程期间,前郭县通过大力实施人工造林、治沙工程、退化林修复、中幼林抚育、退化草原修复等措施,累计造林治沙89万亩。
乌兰图嘎林场是白沙尖的治沙造林主战场之一,位于前郭县西部、向乌沙带东端,是一个以治沙为主的生态公益性林场。乌兰图嘎林场不断选择、培育优势树种,改进栽植方式,研究提高林木成活率的方法,积累了一套科学实用的沙地造林和经营管理的新模式。林场实施了“樟子松示范林基地项目”,将樟子松这一沙地优势树种进行了大面积扩繁和应用,从应用樟子松冻坨造林到培育容器苗造林,经过不断探索,造林成活率不断提高,造林成本不断降低,已累计营造樟子松治沙7500亩。在后期管理方面,聘用管护人员实行分片包保,在林地外缘挖掘防护沟,禁止放牧、开垦,严厉打击破坏森林植被行为。通过自然恢复形式,逐步恢复榆树、蒙古黄榆、杠柳等天然次生林种。
前郭县乌兰图嘎林场场长朱长生说:“我们在造林治沙的治理方法上充分体现因地制宜的原则,坡顶栽植耐旱的樟子松,沙丘以小叶锦鸡儿为主,用一年生的杨树苗做防风墙,确保小叶锦鸡儿籽不被大风吹走。通过几代人的治理,使沙漠变成了绿洲,当地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善。”
“草原飘动牧羊鞭,白沙尖上颂歌传。千里沙海滚绿浪,牛羊肥壮瓜果甜。”目前,在前郭县,一个覆盖森林、草原、湿地、沙地的一体化防护林保护修复体系初见成效,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昔日的白沙尖变成绿色的海洋,沙丘上生长着茂密的森林,农防林在原野上纵横交错,林成网、田成方。
前郭县防沙治沙成效显著,有效地控制了沙地的蔓延和土地的沙化,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流动、半流动沙丘得到固定,保护和恢复了沙化、盐碱化严重的草原。前郭大地上筑起的绿色生态屏障,有力地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促进了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保护了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
(本栏图片均为资料图片,由省林业和草原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