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6版:东北大地

人参花开

□朱长惠

人参花开悄无声,

隐约芳华绽娇容。

百草之王神韵在,

芬芳奇雅戏蝶蜂。

初夏时节,家乡敦化山花竞放,苍木英英;牡丹江畔绿叶滴翠,草长莺飞。

得天地自然之精华,沐四季云雨之纯情,集日月轮回之恩爱,孕奇葩仙草之生灵。人参名冠“关东三宝”之首,满语称“奥尔厚达”。“奥尔厚”指草类,“达”是指首领或头人,意为“百草之王”,足见先人对人参的珍爱与追宠。

人参,属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含有多种奇特药用和营养成分,寿命可长达几百年。其雅号为——神草、地精和长寿花等等,分支为野山参、林下参和园参几大品种,为长白山区重要特产,享誉中外,久负盛名。

长白山人参对生长条件要求极为严格。有家乡文友曾为之语:“上有紫气,下接地气,氤氲缭绕,方成孕育。”

无畏冰雪严寒,何惧烈日淫雨;饱经四载甘苦,一朝初梦迷离。继而含苞待放,蕴珠吐玉,醉心羞语。

人参花蕾初绽之时,花瓣娇巧如粟,花蕊柔若丝玉。等闲间,花朵悄然绽放,初为淡黄或青绿,间以红粉白紫各色,轻描巧绘之花颜纹理。其秀,悠然簇拥成穗;其雅,回眸轻舞花序;其俏,偷沾甘露,娇羞摇曳。稚嫩盛开的人参花,虽然没有扑面醉人的芬芳,却以其纯真质朴的笑靥,暗示进山采参人梦寐之希望与收获的惊喜。

人参主根丰满茁壮,酷似纺锤或玉柱状圆体,少有分杈多垂根须。有上品人参主根分支酷似人之形体,头身手足,呼之欲语,触之欲动。其纤细柔长的根须,如同人体四肢毛细血管,倔强扎根于林荫黑土地下,静默吸吮大地乳汁,滋养茎叶,回哺肌体。奇特的人参主根肩部芦头,其形有如人体脖颈,清晰可辨的纹理,犹如树木之年轮,诉说着曾经的岁月风雨。

古往今来,野山参的市场价格一路飙升,且不可多得。早在清代晚期,一株品质绝佳的敖东老山参价钱,就已超过与它同等重量的黄金价位。

据《敦化市志》记载:“在敦化关于采挖野山参的历史,可追溯到两千多年以前甚至更为久远。唐代以后,历代渤海郡王皆把上等山参作为奇珍异宝,不远万里向中原帝国的朝廷皇室进贡奉献。”渤海国史料载:“末王十九年(967)及二十年(968),皆贡人参于后唐。”

清王朝入主中原后,其皇族后代为确保“龙兴之地”先祖神脉,遂对长白山实行封禁。久负盛名的鄂多里野山参,仍作为朝廷王室享受的贡品,每年由当地官府确定进山名额,发放红票腰牌,方可入山采集。

早年放山采参季节,农历四月入山,谓之“放芽草市”;五月进山时,人参多为一茎独出而亭亭玉立,谓之“放青草市”;六月进山时节,人参花初开,茎端生有黄绿色小花,称为“放青榔头市”。进入八月份,深山密林中,棒槌鸟呱呱鸣叫,举翼伴飞,放山采参的黄金季节终于来到。此时,人参籽成熟,花茎枝头红润光洁,鲜艳夺目。被放山人称为“红榔头”,俗称“人参果”“棒槌花”。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百草之王以其纯真情怀与夺目花果,引来它的忠诚“宠物”棒槌鸟,既为放山人指点迷津,还会让自己孕育的种子及时播撒,实现生命轮回和基因传续。

放山采参习俗,是勤劳智慧的先辈在漫长悠久的岁月与大自然的敬畏求索中,萌发累积的一整套独特的行规民俗。如“搭帮进山,敬拜神灵,叫棍喊山,起货拴红绳,打包砍兆头”及其特殊工具“索拨棍、快当扦子、棒槌锁”等等。淳朴生动的传统文化,如今仍在家乡世代传承,并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敦化民间,人们仍然习惯称人参为“棒槌”,说它有时是一个穿着红肚兜、聪明伶俐的孩娃娃;有时化作头簪红花身穿绿袄的美丽姑娘;有时是一个童颜鹤发的慈祥老人……予以赞美和夸张。

新中国成立后,进山采参的农民仍然络绎不绝。到20世纪70年代初,敦化土产部门每年野山参收购量都在200两左右,最高年份达242两。1980年7月,敦化大蒲柴河一参把头在寒葱岭采到一株千年古参,经专家鉴定,当属野山参罕见惊世之宝,由某国家级博物馆珍藏展示。

家乡原野广袤神奇。每座连绵起伏的山岭,皆敞开温暖博大的胸怀;每条涓涓涌动的溪流,都流淌着丰润甘甜的乳汁。天赋精华,滋养万物生灵;岁月如歌,演绎地域风情。长白山林海采参习俗,一簇灿烂多彩的乡土文化奇葩;悠悠岁月,传奇故事,一部探索开发长白山的人文史诗。

得乡村振兴,天时地利之契机。新思维新理念,新市场新机遇,种养深加工,产销齐并举。家乡敦化人参产业,灿若朝霞,风生水起。人参文化,续写新篇。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