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5版:科教卫

烧伤与烫伤,急救方法一样吗

本报记者 张添怡 实习生 范洋

近期,浙江、河南等地发生了因厨房爆炸导致的严重烧伤事件,引发大众对烧伤和烫伤急救处理方式的讨论。有人说烧伤后第一时间应该用冷水冲洗,也有人说烧伤和烫伤处理方法不同,坚决不可以用冷水冲。事实到底如何呢?烧伤和烫伤后第一时间如何自救与他救?本期《求证》为您去伪存真。

本期专家

赵云霄 长春急救中心副主任,吉林省卫生健康委科普专家,长春市卫生健康委科普专家。

煤气爆炸瞬间可达数百摄氏度

赵云霄:煤气泄漏是导致厨房煤气爆炸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新闻报道的厨房爆炸事故中,可能为连接灶具和燃气管道的软管脱落,导致煤气泄漏,随后在重新点火时引发爆炸。人体皮肤在179℃时,只要0.9秒就会全层烧伤;如果是数百摄氏度,0.5秒甚至0.5秒以下,就有可能造成非常严重的皮肤损伤。爆炸事故发生的闪爆,又称高压热浪,瞬间温度可达2000℃,身体表面的水分瞬间被蒸发,是导致患者重伤的主要原因。

烧伤和烫伤的致病原因不同

赵云霄:烧伤是由火焰、化学物质、高强度的电流和放射性物质等引起的热力损伤;烫伤则是由高温的液体和固体,如热油、烧红的金属等造成的皮肤组织损伤。烧伤和烫伤都属于热力性烧伤,两者的严重程度因外界致病因素而异。一般来说,烧伤比烫伤更为严重,要度过后期的休克关和感染关。

烧(烫)伤如果初期救治的措施不当,可能会加重后期的并发症,从而危及生命。严重的烧(烫)伤会累及皮肤与皮下组织,导致受损组织坏死,同时大面积烧伤还会使体液、蛋白和电解质大量丢失,可致血压下降导致休克,甚至器官衰竭、死亡。而且发生烧伤或者严重烫伤后创面容易被细菌感染,甚至导致脓毒性休克,危及生命。

烧伤和烫伤的损伤特征不同

赵云霄:烫伤一般会有局部红肿、烧灼感、水泡但不会伤及真皮;而烧伤按照烧伤程度分为不同等级,Ⅰ度烧伤仅伤及表皮浅层,Ⅱ度烧伤伤及表皮较深且有水疱形成,Ⅲ度烧伤全层皮肤及皮下组织甚至肌肉、骨骼都受到伤害,且表面呈焦黄或炭化。

皮肤有无破损是烧(烫)伤处理的重要标志

赵云霄:一旦发生烧(烫)伤,一定要做好急救处置。

轻度烫伤不需包扎,如果伤处较小或者没有合并其他严重外伤,将患处在冷水下冲洗或浸泡30分钟,起到止痛、降温和消肿的作用;若烫伤出现水泡,可以在消毒无菌的条件下用针头将水泡中的水抽出或者用消毒后的针头扎一个小孔将内液放出,再用碘伏消毒后涂上烫伤膏;

烧伤则要视情况严重与否,表皮烧伤切忌包扎,也不可以将水泡挑破,极易造成感染。最好在冷水下冲洗30分钟,将烧伤部位的衣物慢慢脱下来或者剪掉,注意避免皮肤撕脱。若烧伤严重,涉及到衣物粘连,则应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或直接送至医院处理,千万不要将衣物自行扯下。

对无皮肤破损的Ⅰ度—Ⅱ度中小面积烧(烫)伤可用冷水局部冲洗肢体、浸泡伤处,头面部等特殊部位用冰水或冷水湿敷,以降低皮肤表面温度。现场对Ⅲ度烧伤和大面积烧伤则不要进行冲洗和浸泡,否则会引起严重并发症。

面积小的Ⅰ度烧伤,可以在冲洗后适当涂抹湿润烧伤膏;面积超过患者一个手掌的Ⅰ度烧伤,Ⅱ度、Ⅲ度烧伤,面部、颈部、前胸部和生殖器的烧伤,应到院就诊。不要自行使用土方法、偏方等自行处理,警惕出现感染等并发症。

预防远比救治更重要

赵云霄:为预防类似的煤气爆炸事故,需要谨记以下重要安全防范措施:

1.定期检查和维护

管道和软管检查。定期检查燃气管道和连接软管,确保没有老化和破损的情况。燃具软管长度不应超过两米,且中途不得有接口;燃气软管不得穿越墙体、门窗、顶棚和地面;应避免靠近灶台、炉面,避免高温炙烤;禁止折、压软管,以免造成损坏,影响供气;应定期更换燃具软管。

更换金属软管。建议使用金属连接软管代替橡胶复合软管,以提高耐高温和耐腐蚀性。

2.应对煤气泄漏的正确方法

立即关闭钢瓶角阀,切断气源,同时打开门窗通风散气,降低室内煤气的浓度,避免产生电火花。

维持室内所有电器开关的现状,也就是说原来开着的不要去关,关着的不要去开。

到室外空旷处拨打119报警电话,避免在室内操作可能产生电火花的设备。

3.使用燃气报警器

选择合适的报警器。根据使用的气源选择相应的燃气报警器,并确保其长期保持工作状态。

正确安装位置。燃气报警器应安装在靠近燃气表或燃气管道连接点的位置,避免安装在封闭空间。

通过上述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厨房煤气爆炸的风险,保护家庭成员的安全。使用煤气、液化气,要先开气阀再点火。使用完毕,先关气阀再关炉具。煤气泄漏要迅速关闭气阀,开窗通风,切勿触动电器开关和使用明火,切记不要在燃气泄漏场所拨打电话。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