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历史上,有一对功勋卓著的父子,镇守清廷东北部,抵抗侵略、安民保疆三十载,在反抗沙俄侵略斗争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就是清朝首任宁古塔将军巴海及其父亲沙尔虎达。
在清朝统一中原的战争紧张进行之时,沙俄对中国东北黑龙江流域的侵略也一步步升级。为加强防务和统治力量,顺治九年(1652年),清廷命梅勒章京沙尔虎达、甲喇章京海塔等统兵驻守宁古塔地方(初在今黑龙江省海林市旧街,后迁至今宁安)。顺治十年(1653年),分设宁古塔昂邦章京,沙尔虎达作为首任昂邦章京,管辖开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滨海地区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与沙俄入侵者展开了面对面的斗争。
沙尔虎达,姓瓜尔佳氏。后金天命十年(1626年),他随父投归努尔哈赤,参加了对明朝的战争,立有战功,并于顺治元年(1644年)奉调入关。
上任昂邦章京不久,沙尔虎达就身患重病。顺治帝特地派御医从北京前往宁古塔为其治疗,沙尔虎达深受感动,带病在前线坚持指挥。当时,沙俄侵略黑龙江地区,给这里的达斡尔等族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沙尔虎达密切与各族头人的联系,并通过他们在各民族中编户设官,继续扩大影响,很快建立起一整套的管理制度,为稳定边疆、抗击侵略打下了基础。沙尔虎达病体康复后,立即率军向入侵者发起进攻。顺治十一年(1654年)六月,沙尔虎达统兵在松花江上和沙俄斯捷潘诺夫率领的370余名哥萨克展开激战。在清军强大火力的攻击下,沙俄侵略军狼狈逃窜,龟缩在黑龙江上游呼玛城堡里,很长时间都不敢出来。
顺治十三年(1656年),为了加强东北地区的防务,防备北方沙俄的侵略,沙尔虎达在今吉林市迎恩门(今临江门)外松花江北岸设立造船厂。顺治十五年(1658年)春,沙尔虎达建造40艘大船,大大加强了水上作战能力。当年6月,沙尔虎达统吉林战船,在松花江口与斯捷潘诺夫率领的一支500人的侵略军遭遇。双方激战,消灭沙俄侵略军270余人。斯捷潘诺夫当场毙命。《吉林通志》载:“十五年(顺治),俄罗斯犯塞。”沙尔虎达“率兵击走之,斩获甚众”。不久,清军收复了雅克萨城,拆除了哥萨克强建的堡寨。沙俄的另一个侵略据点——呼玛城堡也被中国军民烧毁。抗俄斗争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此后不久,沙尔虎达又患重病,于顺治十六年(1659年)一月在宁古塔逝世,享年61岁。沙尔虎达去世后,巴海代其父为昂邦章京,驻守宁古塔。巴海颇有其父之风,上任后,厉兵秣马,激励将士,致力于征剿沙俄侵略军,保疆安民。
顺治十七年(1660年),沙俄侵略军再次侵犯边境,巴海与副都统尼哈里率兵至黑龙江、松花江两江交汇处,“分舟师潜伏两岸”,待“贼船奄至,合击之”。此一役,巴海率部大获全胜,极大巩固了边防。巴海“论功,兼一云骑尉”。
康熙元年(1662年),宁古塔总管升格为宁古塔将军,巴海成为首任宁古塔将军。为有效抗击沙俄入侵,巴海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的管理。康熙十年(1671年),巴海派遣副都统安珠瑚“招徕东海部落四千七百余丁,安置宁古塔附近,设佐领四十员……分辖其众,号新满洲”,这大大加强了清朝在东北的防卫力量。
巴海任宁古塔将军20余年,尽职尽责。任职内,他积极修建船舰、训练水师,为抗击沙俄做好充分准备。康熙十五年(1676年),巴海移驻吉林乌拉,仍称宁古塔将军。移防吉林乌拉后,巴海即上奏商调内地工匠前来修造战舰,兴建水师。这一年共修造战舰40艘,“设营炮水手总管一员,四品官二员,五品官二员,骁骑校四员”,为后来雅克萨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康熙帝第一次巡视盛京、吉林乌拉一带。在吉林乌拉,康熙帝视察了防务,重点检阅了吉林水师营。经过多年建设的吉林水师营,此时正处于兴盛时期,实力雄厚,不但拥有数以千计的艺高技精、作战勇敢的水手、兵丁,还有一支雄厚的造船队伍。所造船舰,不但能满足吉林水师的需要,又能供应驻防在黑龙江抗击沙俄前线的水师,使吉林乌拉到大乌拉(今永吉县乌拉街镇)两城及其间松花江的七十里水域成为修造船舰、训练水师的重要战备基地。康熙巡幸此地,巴海将所有大小船只200余艘和精锐官兵全部集中,排列阵势。放眼望去,游弋在松花江面的船舰鳞次栉比,高低桅墙密密层层,蔚为壮观。康熙帝激情振奋,挥笔写下脍炙人口的《松花江放船歌》,肯定了巴海多年战备取得的成就,讴歌了抗击沙俄将士高昂的斗志,抒发了年轻帝王廓清疆宇、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康熙帝巡幸吉林后的第四年,便发生了著名的雅克萨反击战。吉林水师营作为一支内河劲旅,直接参加了战斗。吉林水师营或阻拦敌船,或封锁江面,犹如一道坚固的水上屏障。沙俄军见我“大兵势腾,战舰络绎不绝,众惊失措”。吉林水师营为夺取雅克萨反击战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这一切和巴海的认真整军备战密不可分。
时代更迭交替,昂邦章京、宁古塔将军、吉林水师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但沙尔虎达、巴海父子的名字却永载史册,其爱国、强国、报国的精神也将彪炳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