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假积极”式干部,要加强党性锤炼,树牢正确的政绩观,深刻认识到工作为人民群众所认可,关键是要真正将实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创造出造福于民的实实在在的成绩。
“坐班不做事”“领导不走我不走”,少数基层干部在正常上班时间闲来无事,一到下班时间却充当起了“加班族”,加给领导看、做给同事看、带着目的干,他们“认认真真搞形式,扎扎实实走过场”,乐于制造“伪勤奋”“伪敬业”的假象,这是工作作风和政绩观出了偏差的典型表现。
“假积极”就是表面上看起来非常积极,实际上却没有真正投入精力去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这些人在工作中往往表现得忙忙碌碌、一刻不停,但是他们抱着的却是懒散推诿的“鸵鸟心态”,奉行的是不推不动的“陀螺行径”,遇事上推下卸的“泥鳅作风”,实际上做的是表面文章,真正的工作根本得不到有效落实。这些虚假的“忙碌陷阱”,既影响了基层工作的进度和效果,又破坏了党员干部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对于基层工作百害而无一利,亟须予以整治。
一些基层干部热衷于“假积极”有着深层次的原因。“假积极”看似是基层干部个人作风问题,实则是形式主义的新变种。他们常常以“我很忙”为借口,对群众的事情敷衍塞责,或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出劲,表面上看起来“忙忙碌碌、风风火火”,实则“一事无为、颗粒无收”。基层工作纷繁复杂、责任重大,一些基层干部奉行“假积极”其实是想“明哲保身”,是推脱责任的一种“圆滑”手段。对“假积极”的干部而言,整天“伪忙碌”“伪敬业”,实际上却在“磨洋工”“做样子”,事成则“没有功劳都有苦劳”,事败又由于没有做事而与其无关,既有了“表现”,又免了责任,何乐而不为呢?
当干部就要干事,就要创造业绩。“假积极”式干部把做工作当成“表演秀”,为了抬高“印象分”,去搞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不但损害了干事创业风气,还会在人民群众中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治理“假积极”式干部,要加强党性锤炼,树牢正确的政绩观,深刻认识到工作为人民群众所认可,关键是工作成效而非工作时长、工作“表现”等外在的东西,需要真正将实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创造出造福于民的功绩。组织部门要加强日常监督和过程考核管理,大力营造出“重实干、善实干、真实干”的浓厚氛围,对于那些企图通过“假积极”“邀功请赏”的部分基层干部,及时“敲打”严肃处理,对于那种“默默无闻”却“硕果累累”的基层干部,精准识别并提拔重用,真正做到让基层干部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