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5版:评论

回归学前教育的纯粹与本质

戴先任

只有遏制教育的功利化与应试化趋势,让教育尽快回归素质教育的正轨,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家长们的“抢跑”心理。

11月11日,教育部举办新闻发布会,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并介绍教育系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法律有关情况,明确提出,学前儿童入园,不得组织任何形式的考试或者测试;不得教授小学阶段的课程内容。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被社会诟病已久。超前教育不仅包括小学教育“初中化”、初中教育“高中化”,还包括幼儿教育“小学化”。超前教育逐级传导,不少家长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断让孩子加速向前冲,而不少学校也迎合家长心理,进行超前教育,这就导致本应“无忧无虑”生活的幼儿,也被架上了超前教育的“战车”。

幼儿教育“小学化”,违背了孩子的成长规律,违背了基本的教育规律。什么年龄段的孩子,就应该接受符合他们心智的教育,超前教育则是“揠苗助长”。短期来看,超前教育可能会让孩子提前掌握一些知识,让他们显得更“早熟”、更聪慧;但从长远来看,超前教育可能让孩子对知识产生厌烦感,失去学习的兴趣与动力。超前教育让孩子陷入残酷的教育“军备竞赛”之中,让孩子过早失去了快乐的童年,也不利于孩子养成健全的人格。

早在2011年,教育部就发布过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其中明确严禁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2018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对幼儿园“小学化”问题展开专项治理工作。但有的小学会变相测试学生一些小学才应学习的知识,如果幼儿园不教这些内容,一些家长也会将孩子送到校外辅导机构,这让幼儿园“小学化”问题一直难以得到有效遏制。相关要求与规定并不少,但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遏制,背后原因就在于超前教育没有得到“源头治理”。

教育变成了一场“军备竞赛”,关键在于教育的功利化、应试化。只有遏制教育的功利化与应试化趋势,让教育尽快回归素质教育的正轨,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家长们的“抢跑”心理。遏制幼儿园超前教育,也要防范流于形式、需要明确的处罚细则,对违规开展超前教育的幼儿园,要予以相应惩治,让规定成为“硬约束”,避免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成了“纸上规定”“纸上法律”。

同时,家长也要理性对待孩子的教育。尊重教育规律,破除教育功利化倾向,从根本上消除幼儿教育小学化这一“教育顽疾”,让学前教育回归纯粹与本质,才能更好地“解放”孩子们的天性,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