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天空什么样?
想象一下,在城市上空,一路畅通的“飞的”时效惊人;山村田野间,植保无人机代替乡亲们“面朝黄土背朝天”;铁塔银线旁,爬上爬下的电力工人换成了巡线“小能手”;热门景点中,热气球之旅、滑翔伞飞翔、跳伞等新兴项目火热“出圈”……
这一切看似遥不可及,却正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图景。
2021年2月,低空经济首次写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低空经济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全国两会,低空经济被作为“新增长引擎”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不难看出,发展低空经济,其势已成。
等风来,不如追风去。面对这片广袤的蓝海,吉林该如何借势高飞,勇闯经济发展新赛道?
答案在记者多日的采访中日渐清晰——
起步,依托自身优势合理布局;
提升,围绕科技创新、场景拓展、设施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
发展,与三次产业全方位互动实现“多赢”局面……
吉林低空经济方兴未艾,繁花可期。
发展低空经济,吉林优势何在
“低空经济,振翅高飞”“低空经济之水已沸腾”“万亿级低空经济如何激活?”今年以来,低空经济俨然已成为经济领域关注的焦点。
何为“低空经济”?简言之,是指在3000米以下空域内,以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多领域的综合性经济形态。
就在今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由此,今年也被视为低空经济起飞元年。各地相应政策措施紧锣密鼓出炉,飞行汽车、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轻型运动飞机等各类新产品百花齐放。
然而,迎风而上,因地制宜地翱翔“低空”,我们吉林凭什么?
人才优。我省拥有60所高等院校和多家知名院所、科研机构,拥有空军航空大学、吉林化工学院、福航航空学院等航空专业人才培养院校或机构,涉及飞机及发动机设计制造、维修、数控、航空器驾驶等专业。
需求足。我省是典型的农业大省、林业大省、矿产资源大省,多样的自然资源带来大量飞行作业需求。此外,省内旅游资源丰富,低空旅游、航空运动、水上飞行娱乐等新业态为低空经济与旅游融合发展带来机遇。
品牌响。我省深耕航展经济,打出了航展品牌优势。长春航空展这张“国际名片”,为吉林带来了客流、商机和强大的产业影响力。
近年来,长春航空开放活动观展人数屡创新高,搭建吉林航空航天展览平台,省内48户企业参展并设立网上展馆,推出展品280余件,“南珠海、北长春”发展格局已然形成。
与丰富多样的低空经济应用相伴随的是低空经济相关企业的集聚。数据显示,我省目前拥有通航企业9家,各类起降器32架。
位于松原市的吉林省福航航空学院有限公司,自2016年成立以来,安全飞行近7万小时,起降近20万架次。设有7大空域、9条转场航线用于日常飞行训练。
其所在的松原机场,主要保障该学院开展航空驾驶员培训业务。
除此之外,我省目前还拥有榆树、敦化、二道白河、白城4个通用机场以及1个在建通用机场。
“飞”入低空,吉林如何作为
从制造到应用,低空经济在吉林加速铺展。
在低空经济装备制造领域,我省具有一定的发展优势。
因具备质量轻、强度高、耐腐蚀等优势而被誉为21世纪的“新材料之王”——碳纤维,是制造低空飞行器的关键材料之一。
在此领域,吉林化纤集团已发展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碳纤维产业链龙头企业。
上半年,该集团碳纤维复材及制品同比增长59%。此外,企业还不断增加碳纤维复材制品产量,T700级碳纤维产品稳定运行并逐渐替代进口高端产品,加快推动碳纤维复材及制品在航空航天领域不断拓展。
不仅如此,低空经济在吉林,持续进行着由点到面的裂变。
“穿好护具,助跑,起飞!”记者来到长春市双阳鹰之翼滑翔伞飞行营地采访时,在着落场放眼望去,五颜六色的滑翔伞在蔚蓝的天空中肆意盘旋,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不时有穿戴好滑翔设备的游客,在教练指引下,经过一段助跑后“飞”上天空,肆意遨游。
“滑翔确实很刺激,值得专门来体验!”游客们在“飞”过之后纷纷大呼过瘾。
“我们是省内首家取得合法飞行资质的公司,游客在这里可以体验滑翔伞、三角翼、直升机等低空旅游项目,实现自己的‘飞翔梦’。”总经理迟影自豪地告诉记者。
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与吉林体育学院合作开设了滑翔伞专业必修课,对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全省低空经济人才培养、助力全省低空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在长春,可以“飞”的不止这里。
作为低空经济产业链上的企业,吉林省翼启飞科技有限公司正忙着在长春净月高新区选址布设“无人机场”设备,用于巡检、监测、应急处理,辅助城市精细化管理。
在展示大厅,记者看到各种无人机产品齐聚,科技感十足。总经理胡松介绍,公司自主研发的“翼指挥”无人机管理平台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针对省内农业社会化服务、防灾减灾、适度规模经营等项目提供了多次服务。
滑翔伞营地建成、无人机监测植保普及、相关人才培育进高校……低空经济正逐渐“飞”进百姓家。
这是吉林打造低空特色应用场景的有力举措,更是低空经济从蓄势“待飞”到展翅“腾飞”的关键一步。
面对低空竞争,吉林路在何方
众多业内人士一致认为,我国低空经济已粗具规模,发展势头良好。
但不可否认的是,包括我省在内,低空经济在国内多数地区仍处起步阶段。
展望前景广阔的未来,吉林剑指何处?
答案是,要“造车”,更要“铺路”。
吉林是农业大省,近年来,全省粮食播种面积及总产量均呈上升之势,为了让“中国饭碗”装满更多吉林优质粮,我们下足了功夫。
在现有基础上,依托科技创新,鼓励各地和具备条件的企业在农林植保、自然资源管理、国土测绘、城乡规划等领域推广使用低空装备产品,是我省发展低空经济的目标之一。
与此同时,细观我省低空经济产业链,装备制造所处的二次产业厚积薄发——
长光博翔双飞翼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关键性能及能耗指标均达到全球纯电动力无人机领先;
翼启飞、通视光电、长光睿视、长光启衡等核心载荷方面优势突出;
吉林化纤已与中国航空、中国商飞、大疆等龙头企业开展合作;
长光卫星建成国际上最大的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
与前两项相比,打造低空经济消费市场,前景更为广阔。
我省现有国家级飞行营地6家,省级飞行营地12家,可开展低空飞行活动,共有从事滑翔伞、三角翼、研学活动的航空俱乐部21家,同步运营热气球、空中游览等文旅项目。
随着吉林旅游在全网“风生水起”,这样的低空体验体量仍有可提升空间。
打造低空经济消费市场,吉林该有何为?
依托省内丰富旅游资源,开发空中游览、航拍摄影、航空表演、私人飞行等低空消费项目,探索无人机竞速等低空飞行赛事,研究开辟低空旅游专线;
鼓励低空运营企业开展无人机操控、通用飞机飞行、航空法律法规培训业务;
鼓励教育机构依托飞行营地、航空小镇提供航空研学服务,开展航空知识科普、飞行器参观、航模制作、模拟飞行等活动。
新场景、新业态、新动能,低空经济正激发无限可能,赋能百业千行。
“更加繁忙的天空”,有望写进吉林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