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心所向,忧之念之;民康物阜,盼之行之。
近年来,德惠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惠及民生统筹谋划,不断在全局中寻找和修正自己的“成长坐标”。
以“53221”战略为引领,德惠市努力实现GDP50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300亿元以上,规上工业企业200户以上,打造循环经济、健康食品2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每年经营主体增加1万户以上的发展目标,推动发展条件和发展机遇转变成发展优势和胜势,高质量发展行进有力。
今年上半年,德惠市GDP同比增长7%;服务业增加值、全口径社零额、限上社零额增速均列长春外县(市)区第一名,经济发展的底盘愈发扎实。
高质量发展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民生温度”和“幸福质感”。以“中国食品名城”著称的德惠市快速实现赶超,让发展的成果真正惠及百姓,努力解答好这一时代命题。
变身“后厨房”
擦亮中国食品名城的金字招牌
年产稻米12亿斤,是中国优质小町米之乡;
年出栏生猪173万头,被确定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
年出栏肉鸡2亿多只,被称为中国肉鸡之乡……
身为传统农业大市,德惠市最大的潜力和优势就是“农”。多年来,德惠坚持夯实基础,放大优势,积淀了食品工业的主导地位,“中国食品名城”越叫越响。
“手握丰厚的农牧资源,未来食品工业之路要怎么走?”这是年初以来长春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课题”下,德惠市各级干部共同思考的问题。
在推进产业发展的进程中,德惠市围绕“农”字做好做活“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畜头肉尾”三大增值文章,提升高质量发展的成色。
“过去,粗放式屠宰多,精深加工少,原料型输出成本高,附加值低。现在,我们的目标是全力打造长春的‘后厨房’。”
德惠市委、市政府找准发展痛点,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依托大健康(食品)产业园,紧紧围绕食品制造、农副食品加工等相关行业上项目、育龙头、延链条、树品牌、拓市场,实现了食品工业更有分量的发展。年初以来,共洽谈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加工类项目19个,总投资30.71亿元,其中新签约项目5个,总投资5.3亿元。
在提升高质量发展成色的基础上,凸显为民本色。从项目谋划到企业引进,德惠市始终以惠及百姓造福一方的站位做决策,新项目、新企业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
走进吉林达利食品有限公司,香气扑面而来。“达利园”蛋黄派、“可比克”薯片、“好吃点”饼干……各类休闲食品和饮料琳琅满目。
“今年,我们利用现有车间改造,新建年产3万吨纯茶饮料生产线。”公司负责人黄金彬介绍,新生产线生产效率将提高25%,年销售收入提高8000万元。建成后,公司总用工将达到1500人。
与达利相距不远,新型城市央厨供应链火锅食材园区项目建设进展迅速。
“预计11月末就能完工,目前已经签约入驻企业6家。”项目负责人于凯业指着园区内忙碌的工人高兴地告诉记者,投产后,四大类、上百个单品的各类火锅、烧烤食材及调味品,都可以在这里一站式采购,预计年产食材1.8万吨,新增就业岗位650余个。
在德惠,像达利、新型城市央厨这样的长春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已发展到77户,占全省六分之一,龙头企业总数位列全省第一。
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德惠市鼓励各类经营主体发展“餐桌经济”,目前,有9万余户农户与龙头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食品工业发展实现了从“零散”到“链式”、从“集群”到“产业圈”的战略飞跃。
打好“组合拳”
构建多元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做大二产,做强三产,做优一产,在德惠,构建起多元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进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近两年,德惠市打好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的组合拳,实现了区域经济更有质量的发展。
“农业大县,基本都是财政穷县。一个地区的发展,二产是财库,永远是灵魂。”对二产重要地位的深刻认识,使德惠坚定地主攻工业不动摇,一边不断夯实食品工业主导地位,一边推进循环经济、大健康、装备制造三大产业园区成为经济建设“主战场”。
探访位于德惠市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吉林省汉华智能装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二期项目,车间内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年内将竣工验收投入运营。
公司工程建设部部长郭凡超介绍,项目年产6万吨重卡车桥、风电轮毂、风电主轴,投产后,预计年产车桥12万根,风电产品3万吨,年产值超6.5亿元。
除汉华智能装备外,恒建科为、蓝天密封、鑫通钢铁等86户企业已入驻循环经济产业园。才府玻璃、都邦杨业等82户企业入驻装备制造产业园,工业经济做大向强。
一拳打得百拳开。工业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德惠市积极破解一产不优、三产不强的问题。
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扎实推进“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建成高标准农田33.1万亩;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突破1万家;培育观光采摘、庭院经济等多功能富民产业,新建标准棚室847亩;全市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10万亩,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途径。
全力打造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改造升级传统商业区,大力发展消费新业态;大力引进科技、家电维修、汽车维修等服务业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冷链物流、云物流等新兴业态,重点推进东大物流园扩建项目,打造区域性物流集散中心。
产业结构布局逐渐优化,有产业没企业,怎么办?
“必须招商引资上项目。”德惠市紧盯域外发达地区和行业头部企业,制定了详细的招商图谱,针对产业链缺失环节精准招引项目;对本地企业扩能拓产、增量提质项目,给予同等政策和服务,增强了企业的发展信心和归属感。
同时,在政务服务上求突破,市委书记、市长带头深入企业现场办公,副市长牵头建立项目服务团队,实行项目审批预审制,并推进全流程督查,服务效能显著提升。
年初以来,德惠市累计对接洽谈项目114个,前三季度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实现753亿元,经营主体突破8万户。
强者更强,优者更优,各具特色,相得益彰。
产业平衡协调发展,正使德惠市经济活力更足、韧性持续增强,老百姓也将受益于更多的发展利好。
践行“人民性”
铺就高质量发展的幸福底色
人均存款超7万元!
今年上半年,德惠市民的收入提升,成为强县与富民完美结合的生动写照。
“经济发展好,老百姓一定要受益。”近年来,德惠市把推进共同富裕作为检验区域高质量发展“成色”的一条重要标准,努力实现更有温度的发展。
一朵花能有多大价值?朱城子镇沿河村程雪家庭农场负责人刘士城从2栋大棚起家,采取“农户+合作社”的模式开展花卉种植,目前已拥有玫瑰花种植大棚35栋,年产花卉600多万枝,带动农户户均增收10万元。
德惠推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和“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农户”转移就业型联结模式三大带农增收方式,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至7家、市级8家、市县级以上示范社296家、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563家。
在郭家镇,葡萄种植成为全镇推广的增收项目。从分散种植,到镇里引领家家户户学习新技术,引进新品种,走向产业化,以东岗村和向阳村为中心,分布在德农公路沿线的“葡萄经济”走廊已然形成。在德惠市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去年郭家镇硬化了葡萄市场路面,今年又建起98个葡萄亭子。目前,葡萄总种植面积达到120公顷,年产量300万公斤,年创产值约2600万元。已有葡萄种植户80余户,户均增收8万元。
在推进百姓增收的同时,德惠市把“财政蛋糕”七成以上切给民生。政府办事,百姓“点单”,深入实施幸福德惠行动计划,39件民生实事按期兑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实施路网畅通工程,在城区突出精建细管,重点推进公铁立交桥改扩建等工程,全面打通新老城区微循环;在农村新改建农村公路580公里。
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置。打造“百村示范”村4个、“千村美丽”村40个,创建“干净人家”1.7万户。
推动创业就业留人引才,搭建求职服务平台“96885吉人在线”,注册企业4504家,发布招工信息6168个。依托“春风行动”“送岗下乡服务月”等公共就业服务载体,提供岗位6500个。
……
发展实绩有厚度,民生答卷有温度,幸福生活有质感。
在德惠市,这种“质感”还体现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上。
今年7月末,强降雨再次对德惠市进行考验。以“五大围堤”、堤外28个村屯及边岗乡为重点,4天成功转移群众7000多名;对全市506公里江河堤防逐点逐段落实责任人,加高子堤51公里。“立足于早、着眼于防,提前避险、科学除险”,德惠市提前分析预判,及时科学部署,全域平稳度汛无一伤亡,每一道指令的下达和执行,被上级称为“教科书式”防汛。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样的高质量发展,才更有生机和活力。
将“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贯穿始终,用高品质生活诠释高质量发展,德惠必将走得更好、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