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落实长春市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攻坚行动的冲刺之年。宽城区明确提出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长春市平均水平;其他工作在全市争先进位。
为实现目标,宽城区上下将全面聚焦高质量发展部署,以“五业联动”为主攻方向,持续解放思想、主动担当作为,重点在“六个聚焦、六个着力”上下功夫。
聚焦改革创新
着力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宽城区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改革破难题、增动力,以创新育新机、添活力,不断开创宽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紧扣中央《决定》和省、市《实施意见》决策部署,重点围绕“市场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等12个方面内容,进一步推动国资国企改革、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招商投资机制创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体系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向纵深发展。
完善科技创新扶持政策,常态开展产学研对接行动,并鼓励中车车辆、中粮油脂、泰盟制造等龙头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创新资源,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顺风新材料、华光轿车等“智改数转”项目建设,努力在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上有所突破。
坚持“改旧”“育新”两手抓,推动装备制造、循环经济、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链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以第四代万达广场等项目为依托,以黑水路传统商圈为试点,聚力推动传统商贸服务业迭代升级;积极拓展火车站、行政中心区和柳影路3个商圈辐射范围,大力发展文化、艺术、教育、餐饮等复合型消费,持续打造“中东将夜”等主题夜市品牌,不断推动消费市场扩容提质。
高效发挥“万人驻(助)万企”“宽城亲清政企关系”微信群作用,构建完善企业问题收集和交办、承办、催办、督办、结办的闭环管理机制;纵深推进国家、省、市“一件事一次办”“一类事一次办”服务落地,不断完善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全程网办、异地代收代办、多地联办的流程规则,持续提升政府便民利企服务能力。
聚焦项目引领
着力积蓄高质量发展强劲势能
宽城区将持续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专班专责专策推进60个项目增资快建、投产达效,不断筑牢宽城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锚定“五业联动”持续发力。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地加快区域“五大产业”发展布局落位。
积极推动先进制造业成型起势。依托“两大主机厂”,聚力破局、借势而上,全面加快富奥天奇锂电池、京翰轨道交通、金润汽车等项目签约落位、开工建设进程,加速推动轨道装备造修、汽车零部件制造、智能制造等产业扩能升级。
积极推动现代服务业提品提档。全面发挥第四代万达广场品牌影响力,全力推动北站国际康养文旅等项目落位建设进程,积极引进高端商务、金融服务、信息传媒等新兴业态,不断提升区域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品质。
积极推动农副产品加工业延链补链。加大博瑞、杞参、辣小鸭等农业规模项目扶持力度,全面加快中粮油脂、鲜啤30公里等重点项目建设进程,并围绕其上下游配套企业,努力再引进一批龙头企业、骨干企业,推动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延链增效。
积极推动循环经济产业集群集聚。加快云辉环保、智能分拣中心等项目建设进程,持续引进培育报废汽车拆解、废旧金属回收等资源循环利用项目,全力推动鑫祥垃圾发电等项目开工建设,促进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集聚发展。
积极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走深走实。持续完善文物保护规划和文旅项目规划,不断推动“文化、旅游、商业”协调融合发展,全力推动北京大街西历史文化街区开街,努力实现历史传承与时代潮流融合共生,不断扩大宽城文化旅游知名度和竞争力。
抢抓政策机遇精准发力。抢抓国家“增量政策”窗口期,瞄准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中央预算内投资方向,聚焦重大民生、城市建设、设备更新和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高质量动态储备债券项目50个以上。
紧盯招大引强攻坚发力。聚焦“五业联动”发展布局,精准把握政策导向、资本趋向和企业动向,谋划包装招商项目100个以上,并盯住国际、国内名企强企,瞄准数字、AI等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组建产业投资基金,探索推进“基金+招商”新模式,不断构建招商引资“新磁场”;加强与北京、上海、浙江等外埠商会合作,深入开展以商招商、委托招商活动,努力引进一批龙头企业、链主企业、骨干企业,不断为宽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聚焦城乡品质
着力打造高质量发展优美环境
稳步推进城区更新改造。持续推进棚户区改造,积极推进北部湾东地块、凯旋路北东三期等9个项目的土地出让,全力推动4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尽快启动建设,稳步提升城市面貌。
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北三环拓宽等重点道路建设,全力打通菜市北街、北十条等断头路、卡脖路,主动抓好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区域道路的建设和修复,进一步拉开城区路网格局;充分利用城区“金边银角”,见缝插绿推进“口袋公园”建设,努力让群众“推窗见绿、出门进园”。
精细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坚持开春就开工,持续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专项行动;坚持“面子”“里子”一起抓,加强背街小巷、城乡接合部等区域的环境卫生常态化保持;持续破解占道经营、私搭乱建、僵尸车等问题,巩固提升长春火车站区域“窗口”形象,持续改善光复路、黑水路和万达4.0商圈环境品质,接续打造9条精品示范街区,全链条推进市容环境秩序提质。
持续优化乡村人居环境。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五年提升行动,聚焦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着力解决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不断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由“整洁”到“美丽”的转变,并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抓好“压煤、抑尘、减排、治污”等专项治理,努力让绿色、宜居、生态、健康成为宽城人民的切身体验。
聚焦民生改善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成果共享
保障就业供需匹配对接。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持续打造“乐业宽城”金牌直播间,优化完善“15分钟服务圈”等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力争全年开发就业岗位8800个,实现新增就业6500人,再就业1000人。
优化社会救助服务体系。不断扩大社会救助覆盖范围,推进救助申请、审核等全流程信息化管理,确保“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推动敬老餐厅、养老助餐点建设,优化养老服务供给,确保街镇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
加快优质公共服务供给。持续保障优质学位供给,积极推进弘文学校、尚邻学校两所学校建设,不断均衡优化区域教育资源;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满足居民就医需求。
促进文体事业蓬勃发展。扎实办好消夏艺术季、冰雪季等系列文化活动,积极参加省、市体育竞赛,年度组织群众性文化活动不少于100场次,并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培训,加大文艺作品创作扶持,努力打造新时代宽城特色公共文化服务品牌。
聚焦平安宽城
着力守住高质量发展红线底线
严守重点领域红线。加强黑土地保护利用,全力推进基本农田、一般农田恢复整改,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建立健全经济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全力做好金融风险化解。
筑牢安全生产底线。以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为抓手,重点围绕危化、燃气、消防、建筑工地、道路交通、电气焊作业等重点领域,深入开展源头治理;从严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持续推进隐患清零行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聚焦政府效能
着力扛起高质量发展责任担当
坚持忠诚为政。坚定不移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改革精神、改革方法、改革思维推进各项重点工作落位;严格落实中央、省、市、区委各项决策部署,以坚决有力的行动自觉体现对党的绝对忠诚。
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好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严格落实法律顾问制度,持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加强府院联动,强化行政复议及应诉工作,推动政务公开与政务服务融合发展,主动接受纪检监察机关和社会舆论监督。
坚持清廉从政。压实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整治“四风”,坚决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拓展基层减负成果;完善重难点工作推进机制,压紧压实责任链条,让愿担当、敢担当、善担当在政府系统蔚然成风;完善内控制度,加强工程建设、土地出让、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的审计监督,筑牢防线、不碰红线、守住底线。
奋斗路正长,行者方致远。
2025年的大幕即将拉开,展望未来,宽城区将继续保持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斗姿态,以唯实唯先、苦干实干的精神,为推动宽城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宽城篇章而拼搏、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