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于天慧 记者尹雪)近日,沿着蜿蜒的小路走进白城市洮北区平台镇民乐村,一块块错落有致的光伏面板令人眼前一亮。它们一组接着一组、一排挨着一排,在太阳的照耀下泛着盈盈蓝光,犹如给大地披上了蓝色铠甲。这片“铁庄稼”不仅持续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还以更加绿色低碳的方式点亮了千家万户,照亮了洮北区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互利共赢的乡村“振兴路”。
近年来,洮北区将光伏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优势,通过政府统筹、公司运作的模式,成立洮北区阳光利民新能源有限公司,负责光伏电站的运行和日常管护工作,采取集中联建、集中接入的方式,总投资2.0917亿元,在洮北区8个乡镇、11个村共建设12个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26.5兆瓦。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为确保不改变土地原有用途,科学采用“光伏+农业”的新型模式,将光伏支架高度提升至3.5米至4米,支架间距加宽至10米,使透光率达60%,为土地资源赋予了多重价值,走出了一条受益范围广、受益时间长、收益稳定的“阳光大道”。
“光伏发电清洁环保、技术可靠、收益稳定,在光照资源较好的农村地区因地制宜开展帮扶项目建设,借助充足的日照与稳定的发电量,不仅拓宽了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增收的新渠道,也推动实现了光伏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比翼齐飞’。”阳光利民新能源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表示。
50岁的王涛是平台镇民乐村光伏产业受益户,担任村上的光伏公益岗位,这份“家门口的工作”让她倍感珍惜与感激,“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我靠自己的双手在家门口就能增加收入,平常在村上做些打扫卫生的零活,不仅收入稳定,离家也近,越来越好的生活也让我对以后充满了信心。”光伏电站的发展不仅为脱贫户带来稳定的“阳光”收入,同时激发内生动力,让他们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日子越过越亮堂。
据白城市洮北区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光伏产业针对全区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差异化”分红649万元,设置村级光伏公益岗位2800余个,岗位分红资金达1900余万元,收益资金到村到户率达100%。
既有“光景”,又有“钱景”。光伏产业不仅是带动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家庭收入增收的重要途径,通过分配光伏电站所产生的收益,还拓宽了农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破解了村级发展资金不足难题,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有效增收。截至2024年11月末,光伏电站累计发电2.93亿千瓦时,收入2.33亿元,拨付村集体经济、脱贫户和公益性岗位工资1.55亿元,光伏产业正带动群众叩开乡村振兴的“幸福门”。
下一步,洮北区将着力构建“光伏+”全产业链光伏带动体系,加强对全区光伏电站的管理,进一步优化调整村级光伏电站收益使用和分配办法,扩大受益群众数量,让受益脱贫户持续增收,借“天光”,让“生财有道”,确保全乡光伏电站持续稳定产生效益,成为洮北区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