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孙鑫)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化市加快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全面打响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截至11月末,全市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327天,优良天数比例97.6%。
打好蓝天保卫战,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始终把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重要民生工程来抓,从方案制定、狠抓落实、制度保障等各环节入手,突出重点、多措并举,各项重点任务有序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取得显著成效。同时,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吉林省打赢蓝天保卫战行动方案》工作要求,严厉打击各类大气污染环境违法行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打好碧水保卫战,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加大力度推进浑江、鸭绿江、辉发河等重点流域水生态修复工作,通过城市污水处理厂和重点企业污水处理站的提标改造等一系列措施,全面实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水环境治理取得突破性进展,集中式饮用水源得到有效保护,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得到保障,百姓身边的河湖更清,有效改善全市水生态环境。
打好净土保卫战,土壤环境质量持续优化。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农业源、工业源、生活源“三源共治”,从源头杜绝污染物与土壤接触,有效降低重点行业污染土壤风险。组织开展全域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成因排查、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回头看”,加强关闭搬迁企业地块风险管控,实施地下水防治监管体系建设,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突出“无废城市”建设,完成“无废工厂”“无废社区”“无废乡村”等31个“无废细胞”创建工作目标。
树牢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通化市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真正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