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4版:特刊

一个林场“华丽转身”的背后

本报记者 陈沫

冬日暖阳下,穿行于长春市九台区波泥河林场的林地中,松枝上的雪,在阳光下闪烁着细碎的光芒,偶有几只麻雀跳跃其间,抖动的树枝簌簌落下一阵雪雾。

“从贫瘠次生林,到经济效益显著的经济林,波泥河林场翻天覆地变化的背后,是林场抢抓机遇,不断深化改革,推动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说起林场变化,九台区国有林总场副场长王国志颇有感慨。

波泥河林场始建于1970年,建场之初因山地、丘陵面积较多,土薄石厚,造林后往往是“一年青,二年黄,三年见阎王”。所以,每到造林季节,林场干部职工和当地群众就一起栽植、补植树木。

经过几代林业人的奋斗,波泥河林场已从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今日的绿地海洋。

“郁郁葱葱的山林带来的经济效益并不大。”波泥河林场副场长孙潜智介绍,过去的林地长期处于低产低效状态,没有增加收入,造成林业资源的浪费。

穷则思变。从2013年开始,林场陆续栽植红松果林、大果榛子、黑果花楸等多种经济林作物,目前,经济价值初步显现,林场已逐步探索出一条绿富双赢的发展之路。

林场的再一次蜕变始于4年前。2020年,我省启动创建现代国有林场试点工作,波泥河林场被确定为全省16个试点单位之一。几年来,林场基于经济林产业基础,建设林果产品深加工企业,促进林果产业提质增效。2023年,波泥河林场又实施了智慧林场建设项目,搭建起森林防火综合管理系统,实现了森林资源管护现代化。

国有林场不仅要培育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还要探索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机制,拓宽“两山”转化的路径。波泥河林场正充分利用特殊的区位优势、丰富的森林资源、便捷的交通条件,打造生态建设展示馆、景观亭以及休闲文化区,为开展生态旅游奠定基础。

不仅是波泥河,随着全省国有林场改革的深入推进,现代国有林场建设如火如荼。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省欠发达国有林场实现经济收入2922.31万元,人均增收6177元。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