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10版:区域传真·四平

以超乎寻常的努力 交出殊为不易的答卷

——四平市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一)

四平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现场。毛思博 摄

政协四平市第九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现场。毛思博 摄

四平胜利广场俯瞰。李坤 航拍(资料图片)



在2025年1月8日举行的四平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市长陈德明代表四平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

报告分三个部分,一、2024年工作回顾;二、2025年主要目标和重点工作;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报告首先回顾了2024年工作。

2024年是四平振兴发展历程中极其难忘、极具挑战、极不寻常的一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政府投资项目严重受限、财政收支矛盾异常突出、化解债务任务空前艰巨等多重困难挑战,四平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全力稳经济、增动能、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以超乎寻常的努力,交出了一份殊为不易的答卷。全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4.8%。有效克服市场需求大幅收缩、重点产品价格下降等困难,规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实现正增长。全力对冲房地产业投资下降、政府投资类项目减少等因素,固定资产投资降幅预计收窄到-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增长3%。全市、市区地方级财政收入(含一次性收入)分别增长20.2%、28.6%。

主要做了八个方面工作:

(一)大干快上强支撑,项目攻坚迎难而进。项目建设成果涌现。全年开复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261个,其中,新开工10亿元以上项目8个,“十四五”以来数量最多。吉峰高端农机具、欧亚集团商业综合体等118个项目新开工建设,现代职业教育园区一期、君乐宝乳业新增生产线等96个项目竣工投产。总投资100亿元的双辽电厂6号机组“火电+新能源”项目成功落地,结束了四平市无百亿级项目的历史。总投资11.9亿元的迎新玻璃“一窑三线”项目从开工到点火仅用8个月,跑出了四平“加速度”,建成了全球日熔化量最大、板面最宽的同类型生产线。总投资26.7亿元的中健汇达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破土动工,填补了四平市新材料领域空白。总投资16.5亿元的悦如火山温泉度假区项目多方解决融资瓶颈、全面进入收尾阶段,将成为东北最大温泉康养旅游综合体。项目培育成果明显。紧盯新一轮东北振兴、“两重”“两新”、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等重大政策,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和专项债券19.1亿元。谋划培育中广核梨树调峰燃气机组一体化、智算中心产业园等亿元以上项目678个,形成坚实厚重的项目“后备队”。项目招引成果丰富。开展“当先锋、打头阵,全员奋斗180天”招商专项行动,成功签约启迪控股东北总部、中国氢能集团风光制绿氢等重点项目80个,纳入省调度系统到位资金398.1亿元,同比增长35%、位居全省前列。

(二)强农兴业谋率先,乡村振兴续写新篇。黑土粮仓不断守牢。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1004.5万亩耕地保有量数量不减、质量不降。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94.7万亩,整治疏通“四沟四渠”3087公里。推广“梨树模式”623万亩、水肥一体化等重大技术3806万亩次,建设现代农业生产单元45个,双辽市获评全国保护性耕作成效突出示范县、盐碱地综合利用全国试点。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发展到6623个、5403个,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80.5%。粮食平均亩产1109.9斤、全省第一,总产量98.02亿斤,实现“二十一连丰”。特色农业不断壮大。梨树、伊通、双辽3个万头肉牛养殖园区投入使用,肉牛养殖量创187万头新高、全省第二,全省推动肉牛屠宰倍增现场会在四平召开。新建棚膜园区4个,棚膜经济发展到5.8万亩。新增林下中草药种植面积5000亩,成功创建全省林特产业示范市。禾丰肉鸡养殖屠宰深加工项目开工建设,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园项目投入试生产,晟然食品等4户企业获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玉米品牌不断叫响。在全国率先实施玉米主食化战略,“四平玉米”荣登全国玉米品类品牌价值榜榜首。成功举办四平玉米节和全省鲜食玉米产业大会,承办全国优质粮食工程现场观摩活动,600余种玉米系列产品产销两旺,实现“品质大粮仓”向“美食大厨房”加速转变。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创建“千村美丽”村86个、“百村示范”村22个,绿化美化村屯108个。新改建农村公路341公里,伊通县连续四年获评“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双辽市实现全省“四好农村路”考核“五连冠”,农村公路“十户联管”养护模式全省推广。脱贫成果不断巩固。抓实11项脱贫人口增收举措,持续提升“三保障”水平,农村24小时供水工程比例达97%、全省第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实现有效衔接。

(三)攀高向新促转型,产业升级步伐加快。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扶持大窑饮品等22户企业改造升级,争取上级政策资金1.7亿元。宏大液压机械运输机器人等8个项目纳入省“智改数转”项目库,新天龙等6户企业获评省级绿色工厂、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弘丞生物等11户企业获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巨元换热器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和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四平卷烟厂实施设备更新、产能升级,全年预计实现产值36亿元、创历史新高。精细化学品等6家单位获评省级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美联热工设备等58户企业获评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世宝机械等16户企业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顺邦农机获评全国企业标准“领跑者”。吉春鹿茸口服液等22户企业64个产品(服务)晋级全省“吉致吉品”,“四平制造”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新兴产业提速发展。新能源“绿电+消纳”氢基基地等加快建设,国能吉林双辽灰场100兆瓦光伏等项目竣工投产。数字经济产业园入驻企业55家,营收超5亿元,获评省级创业孵化基地。电商网络交易额同比增长21.7%、全省第一,“四平电商助力实体经济”入选2024中国新电商发展案例。消费市场提振回暖。开展汽车、家电、家装家居“以旧换新”促销补贴活动,发放消费券4369万元,拉动消费8.9亿元。举办春季“购房节”和秋季“房交会”,销售商品房825套,掀起了全民“购房热”。升级铁西仁兴里、铁东三马路等10处经济街区,接待游客756万人次,聚拢了城市“烟火气”。举办四平市第二届群众文化艺术周、环转山湖越野挑战赛、双辽乡村马拉松等146项文娱赛事活动,以流量热度带火周边经济,解锁了消费“新场景”。红色文旅提档升级。挖掘红色遗址遗迹87处,新增可开发利用红色资源25处。完成“一江山岛”红色教育基地升级改造,四平干部学院即将投入使用,四平战役纪念馆获评国家一级革命类博物馆,“英雄之城 红色四平”城市标识更加鲜明。

(四)内外兼修添动力,改革开放走深走实。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实行“极便、极简、极速、极优”审批新模式,推出“一码看全域”服务新举措,办理新生儿出生、企业信息变更等“高效办成一件事”和四平特色事项26万件,9772个事项实现全程网办,政务服务改革全省领跑。帮助工业企业排忧解难,建立纾困专班、发放助企服务卡,金垦玻璃保留闲置产能、吉春制药不动产办理等问题得到破解。设立50个涉企收费监测点,坚决整治乱收费,助力企业减负增效。重点改革持续推进。理顺开发区人权、事权、财权关系,释放发展活力,红开区在全省国家级开发区综合考评中排名连年晋位,经开区在全省68家省级开发区综合考评中位居第七。出台市属国有企业经营预算、资产监督、业绩考核、机构人员管理办法,国有资本运营更加规范有序。区域合作持续拓展。吉浙对口合作结出新硕果,首次举办浙江·吉林产业对接会(四平换热器专场),成功召开四平·金华对口合作座谈会、企业家座谈会,浙江昱透、杭州华电华源与四平市企业达成供需合作,华统猪肉深加工、实达服装智能智造工厂等项目顺利投产。吉南辽北蒙东6市合作迈出新步伐,西辽河水生态治理、优化异地就医服务等重点事项协同推进。长平一体化合作取得新成效,长伊片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四平市专用汽车产业园建成使用。对外贸易持续扩大。利用绥芬河、霍尔果斯等5个口岸开展对俄贸易,组织企业参加“2024中俄经济论坛”等经贸交流活动,联手中购集团出口农机、换热器等优势产品。奋进专用车获得一汽整车出口资质,润达通、驰迪汽车获得商务部二手车出口资质。全市进出口备案企业新增49家,进出口总额预计同比增长176.4%、实现大幅跃升。

(五)建管并重夯基础,城乡颜值不断提升。交通路网日益畅通。城市品质日益彰显。生态环境日益改善。

(六)尽心竭力践宗旨,民生福祉持续增进。民生实事全面落实。社会保障全面兜牢。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七)常抓不懈固根本,安全底线守稳筑牢。安全隐患有力化解。金融风险有力管控。社会安定有力维护。

(八)崇严尚实勇担当,政府建设全面巩固。政治建设更加夯实。履职能力更加强化。作风锻造更加深入。

此外,民族宗教、退役军人、审计、机关事务管理、统计、气象、供销、防震减灾、住房公积金、外事服务、红十字等各项事业也取得了新进步。

报告指出,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清醒认识到,四平经济总量还不够大、产业结构还不够优、立市立县大项目还不够多,消费需求整体疲软、经营主体活力不足,财政“三保”压力仍然巨大,民生事业仍存在诸多短板,干部能力作风仍需进一步锤炼……对此,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应对,全力解决。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