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11版:区域传真·四平

主要抓好八项重点工作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

——四平市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二)

四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5年主要目标和重点工作。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推动四平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的关键之年,做好各项工作至关重要、意义重大。纵观宏观大势,四平全面振兴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市委八届八次、九次全会系统研判全市发展形势,科学制定“1288”总体工作思路,明确了做大做强“八个重点产业”、实施“八大行动”的具体路径和举措,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汇聚了攻坚克难的磅礴力量。只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养英雄气、传英雄志、创英雄业,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个调子唱到底,就一定能推动四平各项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打开新局面、再创新辉煌!

2025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视察四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二届五次、六次全会、市委八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紧紧围绕市委“1288”总体工作思路,聚焦千亿级经济总量目标,打好打赢四平经济攻坚战、荣誉保卫战,做大做强现代农业、绿色能源、新型材料、特色装备、数字经济、医药健康、仓储物流、文旅康养“八个重点产业”,突出抓好项目攻坚、产业提升、乡村振兴、改革赋能、民生增祉、平安创建等工作,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加快推动四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发展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市区地方级财政收入同口径增长6%,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长速度。

主要抓好八项重点工作:

(一)攻坚项目建设,汇聚振兴突破新动能

牢固树立“项目为王”导向,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提高投资效益,构建“百亿元项目突破、十亿元项目集聚、亿元项目支撑”新格局。高质高效建设项目。推动金钢钢铁转型升级、中广核梨树调峰燃气机组一体化等重大项目尽早落地,双辽电厂6号机组“火电+新能源”、吉电股份梨树风光制绿氢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百亿元级项目务必实现更大突破。推动协和绿电园区15万千瓦风电、鼎研精细化工产品等新建项目开工建设,新材料产业科创园一期、艾斯克机电智能化家禽屠宰等续建项目竣工投产。全年开复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200个以上,其中,产业类项目占比60%以上、春季开复工项目占比70%以上。倾情倾力保障项目。继续落实好“主官包项目、副职抓招商”“制造业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机制,全方位推动重点项目从签约落地到竣工投产提标提质提速。采取“向上争取一点、政策融资一点、财政配套一点、企业投入一点”举措,多渠道增强项目资金保障。精准精细谋划项目。结合“十五五”规划编制,牢牢把握中央政策投向、新时代东北振兴支持方向、超长期特别国债等重大机遇,围绕产业升级、补短强弱等方面,谋划一批具有引领性、创新性的大项目好项目。全年谋划储备亿元以上项目600个、十亿元以上项目100个、百亿元以上项目10个,形成梯次推进、滚动实施的良好格局。全员全域招引项目。强化招商责任,构建“市级主导、县级主责、开发区主业”工作体系,开展“招商引资竞赛年”行动。发扬“四千”精神,加密频次、加快节奏,跑出招商引资“加速度”。围绕“八个重点产业”,精准开展重点领域、重点地区招商引资,推动包钢零碳产业园、中城大有储能电站、中煤集团新能源化工复合肥一体化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谈、加快签、加快落。依托启迪控股东北总部优质资源,招引孵化域内外企业15家。全年招引新项目120个以上,其中,工业项目80个以上,开发区新上工业项目占比80%以上,让更多“金种子”落地发芽、茁壮成长。

(二)推进乡村振兴,迈出农业率先新步伐

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突出抓好“四良”体系建设,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50万亩,主推高产新品种50个,推广“梨树模式”600万亩,建设“水肥一体化+密植”高产高效示范区20万亩,农业综合机械化率稳定在95%左右。发展土地入股、土地托管等模式,推动“小田变大田”。力争正常年景下粮食平均亩产达到1200斤,总产量达到100亿斤。壮大特色农业规模。提升棚膜经济,新建棚膜4200亩,实施棚室提升改造项目5个。发展林下经济,新增种植面积3000亩,持续推进万亩林下林间中草药种植基地建设。做强现代牧业,充分释放3个万头、4个千头牛场产能,推动双辽牧原、伊通温氏等养殖企业改造升级,肉牛养殖量达到190万头。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出台《四平玉米主食化产业促进条例》,大力发展玉米文化、玉米研学、玉米旅游等新业态,推动玉菇汇玉米全籽粒高值化综合利用、合禾美玉米汁玉米茶等20个玉米主食化项目落地。做大做强现代农业“八大产业集群”,加快吉林省梅花鹿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推动禾丰肉鸡养殖屠宰深加工、伊诚肉牛屠宰等项目投产达效,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实现185亿元。绘就农村美丽新貌。纵深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争创“百村示范”村18个。常态化开展“三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实现村庄从“一时美”变“持久美”。推动伊通县申创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叫响丛泉湖、卧龙泉等一批乡村网红景点,打造休闲农业样板。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整市推进农村“三资”管理改革,全面改革县乡管理体制机制,打造标本兼治、长效监管“四平模式”,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贡献四平智慧。强化庭院经济、外出务工、消费帮扶、以工代赈等措施,确保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切实抓好防返贫监测,积极推动脱贫人口就业,进一步发挥光伏等产业项目带富作用,全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4%以上。

(三)狠抓工业转型,构筑聚群强链新优势

坚持把发展工业的着力点放在转型升级上,实施“三大提升”计划,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工业产业体系。全力提升工业支撑。挖存量、保现量、提增量,保持工业企业平稳运行。用好体检、诊断、治疗“三个报告”,“一企一策”破解瓶颈问题。推动四平卷烟厂、新天龙等50户重点企业稳产扩产,大顶山寰川新材料、永林化工等企业入规入统。大力推进质量提升系列行动,深入挖掘四平企业品牌建设“潜力股”,确保入选“吉致吉品”数量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全链提升产业体系。做大绿色能源产业,建好双辽绿电园区、梨树氢基化工园区2个省级平台,用好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开发空间,着力建设“四大基地”、实现“六个百亿目标”,打造吉林省西部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重要支点。做优新型材料产业,推动天威30万吨电石、精细化工600吨头孢中间体等项目投产,打造全省新型材料生产基地。做精特色装备产业,推动顺邦智慧农机生产基地、巨元换热器传热技术智能化升级等项目建设,打造东北农机城、国内一流的换热器高端装备产业基地。做强医药健康产业,围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推动拓华生物干细胞等项目建设,打造全省化学原料药产业集聚区。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深入实施制造业“智改数转”行动,加快“设备更新”步伐,做好“数实融合”文章。推动世宝汽车智能转向、金士百设备升级改造等项目建设,培育认定一批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深入开展“双培育”行动,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户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60户以上,新增一批省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持续推进“双走进”活动,常态化举办企业与高校院所对接会,促成产学研合作70项以上。依托高新技术、专精特新、科技型等重点企业,推动专利产品备案数增长20%以上,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四)加快服务业跃升,夯实经济增长新支撑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激活消费市场潜力。落实国家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抢抓春节、国庆等重要时间节点,持续开展“消费节”“以旧换新”等促销活动,打造新型消费热点,全面激发消费信心活力。不断点旺铁西仁兴里、梨树南河巷、伊通一毛街、双辽太平鼓等特色街区“烟火气”,加快夜间经济提档升级。用好用足房地产支持政策,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构筑电商物流高地。推动与抖音、快手等头部电商平台合作,加强四平老字号、四平玉米等本地特色产品宣传推广,壮大“四平甄选”品牌,带动区域品牌线上销售。推动东北农产品交易集散中心一期建成运营,打造北方冷链仓储物流枢纽中心。加快县乡村三级寄递物流体系建设,打通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和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持续壮大数字经济产业园,引进国内龙头企业5家以上,入园企业总数超80家、累计营收实现8亿元以上,打造全省领先、东北一流、全国知名的数字经济产业聚集地。加快智算中心产业园项目签约落地,推动农业大数据综合智算中心建成使用,打造四平智算新高地。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完成中东铁路南满支线司机公寓、四洮铁路建筑群修缮,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建设中东铁路博物馆,推进市博物馆新馆展陈升级,评选全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拓展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新途径。塑造文旅康养品牌。开发“森林康养+运动”“温泉康养+养老”等新业态,探索“林旅融合”康养旅游新模式。利用昊华化工老厂房,与长影集团合作推进“影视+文旅”项目。挖掘叶赫满族特色文化内涵,推动天津津滨智慧科技发展集团转山湖文旅项目开工建设。依托四平干部学院,扩大红色教育培训规模,持续打造13条精品教育线路,擦亮“英雄之城 红色四平”城市名片。

(五)深化改革开放,释放体制机制新活力

建设优质营商环境。优化政务服务效能,推动新政务服务中心建成使用。推出“医疗器械经营准入准营”等10个具有四平特色的“高效办成一件事”主题服务,各环节网上办理比例达到80%,让群众办事像“网购”一样便捷。推行智慧柔性监管,加快行政执法营商环境全过程监督平台上线,促进公开、公平、公正执法,提升经营主体满意度。护航企业健康发展,落实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坚决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严厉打击以投诉举报为名敲诈勒索企业的行为。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完善拖欠账款常态化预防和清理机制,坚决纠治政务失信行为。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行市属国有企业运营新机制,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节约型财政保障制度,优化财政资金使用和分配方式;深化开发区改革,抓好人事薪酬制度、绩效考核、要素保障等关键环节,激发开发区内生动力;深化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体系建设改革,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响应联动机制;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探索将更多险种纳入按病组付费。拓展区域合作空间。务实推进吉浙对口合作,选派高素质干部到金华挂职锻炼,组建金华优秀离职老干部助力四平发展顾问团,深化换热器等产业对接,推动华统梨树公司新建冷库等项目建设,实现两地人才互动、经济互助、产业互补。纵深推进吉南辽北蒙东六市合作,落实邻近城市审批通办、材料免提交等改革事项,推动国道绥沈公路公铁平改立、天翅生物饲料添加剂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长平一体化合作,推动新发展汽车配件等项目竣工投产。不断擦亮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金字招牌”,全力争取省财政专项资金,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对外经贸往来。加强跨境电商新业态培育发展,推动线上交易实现新突破。开展对俄合作攻坚行动,开辟二连浩特、阿拉山口等外贸口岸,建立对俄、对中亚各国境外展销中心,建设对俄易货贸易园区,推动对外贸易额实现大幅度提升,让更多四平产品走进国际市场。

(六)改善城乡环境,展现美丽宜居新面貌

坚持把有限财力投入到城乡建设“刀刃”上,补短板、强功能、提品质,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实施城市更新改造。提升城市治理效能。打造城乡宜居环境。

(七)擦亮民生底色,书写施政为民新答卷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积极回应多层次民生需求,更好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扎实办好民生实事。①维修加固南迎宾桥、阳光桥等5座市政桥梁,保障群众出行安全。②改造老旧供热管网69.4公里、供水管网6.8公里、燃气管网6.9公里,畅通城市“毛细血管”。③改造老旧小区58个,改造城中村100户。④推进农村千人以上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建成后全部实现24小时稳定供水。⑤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6万人。⑥为1150户低收入家庭发放住房租赁补贴,夯实群众住房保障。⑦为1万名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推动市残疾人托养中心投入运营。⑧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现71家乡镇卫生院和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派驻医务人员全覆盖。⑨启动物业治理三年提升行动,提高专业化物业服务水平。⑩建设“校园餐”智能监管大数据平台,全链条保障校园食品安全。持续完善社会保障。统筹发展社会事业。

(八)守牢安全防线,护航四平发展新征程

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坚决守住各领域安全防线,以高水平安全促进高质量发展。坚决确保生产安全。坚决维护经济安全。坚决保障社会安全。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