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全市上下有效应对风险挑战,全力以赴拼经济、谋发展、干实事,战胜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致力发展、综合施策,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地方自主财力增长14%,全市经济在爬坡过坎中迎难而上、负重前行。
项目建设持续发力。全年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216个,完成投资123亿元。白山经开区新区现代冷链物流等123个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华润和善堂新厂一期等36个项目竣工投产。谋划储备5000万元以上项目378个,向上争取资金176亿元。
工业运行筑底企稳。出台《提振工业经济运行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对省、市直调50户重点企业实行“一对一”包保帮扶,为企业减税降费2.8亿元。农夫山泉(抚松)31万吨饮用天然水等58个工业项目开工建设,泰源新能源LNG等10个项目建成投产。实施工业领域设备更新重点项目68个,长白明珠人参系列健康食品数字化升级改造等6个项目获评省级“智改数转”示范项目。白山市成为全省唯一入选国家工信领域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新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7户,“个转企”200户,经营主体总数达9.4万户。
招商引资稳步增长。与五粮液、陕西小犀牛等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成功举办第二届白山籍域外企业家大会,出台《关于支持外埠白山商会发展的实施意见》,上海市、杭州市白山商会成立。省重大活动签约项目23个。
消费热度不断攀升。举办第二届“美丽白山·激情盛夏”啤酒消夏节等促消费活动500余场,开展汽车、家电等以旧换新专项行动,投放政府消费券及以旧换新补贴资金4392万元,拉动消费6亿元。大力培育网络零售、直播带货等线上平台,举办“1688白山产地名片”等特色节会,全年网络交易额达410亿元。临江市荣膺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
——聚力转型、优化结构,产业升级步伐加快。
全域旅游产业提档升级。实施文旅项目46个,临江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鸭绿江渔猎小镇等项目投入运营。成立全省首个水运发展服务中心,松花江“天河一号”新能源双体游览船、鸭绿江“龙湾号”游船成功下水,松花江水上旅游大通道和鸭绿江旅游经济带建设交相呼应、齐头并进。积极推进吉林省冰雪运动中心项目。长白山华美胜地获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长白千年崖城升级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功承办首届·中国吉林松花江滑冰马拉松挑战赛,打造“雪谷市集”新业态。“长白山之夏”文化旅游季和“长白山之冬”冰雪旅游季精彩纷呈,白山文旅IP影响力不断扩大。预计全年接待游客15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和10%。
医药健康产业全面发展。深入实施人参全产业链发展“十大工程”。召开2024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和首届东北亚人参养生膳文化展示交流活动,成立人参产业发展协会、产业联盟,单体最大的中国人参博物馆开馆,长白山数字化人参在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成功发布,全国唯一的人参气象服务中心落户抚松。制定并发布人参团体标准13项,全市人参标准化种植率达到90%。铁腕重拳整治规范人参市场秩序,持续擦亮长白山人参“金字招牌”。吉林省人参会客厅·白山市人参产品汇展及人参新品发布会在长春举行。长白山药业2个新药品种获批。施慧达药业荣登2024健康产业品牌榜,生物1类抗癌新药进入临床II期试验,生物新药中试车间开工建设。
绿色食品产业稳步扩大。成立长白山天然矿泉水产业协会,长白山天泉20万吨含气矿泉水、长白宏宝莱高端矿泉水等4个项目竣工投产,全市矿泉饮品产量达到430万吨。打造食药用菌种植基地30个,成功召开第二届长白山食药用菌产业发展大会,“长白山珍”区域公共品牌成功发布,17个绿色有机产品加盟。
清洁能源产业和新材料产业加速推进。靖宇抽水蓄能电站取得核准批复。启动玄武岩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吉林远通等3户硅藻土企业完成整合,东泰4万吨硅藻土精细二氧化硅功能填料等3个项目竣工投产。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动能加速释放。
重点改革纵深推进。政府机构、综合执法改革全面完成,农业农村、国有企业、金融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成功获批。支持人口小县改革、推动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等工作得到中央编办认可。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突出“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事项申请材料压缩60.6%。推行“网上办、容缺办、延时办”,政务服务进厅事项实现应进皆进,法治化营商环境满意度排名全省第一,城市信用监测连续45个月保持全国前100名。
开放合作稳步扩大。延吉—长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成功获批。长白对朝经济合作创业产业园顺利验收,临江边民互市贸易区交易场馆完成主体建设,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55%。与宜宾市缔结友好城市,与湖州市签订助推边境地区乡村振兴协议,吉浙“一市一园区”等5个合作项目进展顺利。沈白高铁主体工程完成93.5%,外部电力配套工程提前竣工。白临、松长高速及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开工建设,内通外联的“大交通”格局加速形成。
创新活力持续激发。组织开展人参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投资对接会4场,45项科技成果被域内企业列入需求清单。成功申报2个省级优质道地药材科技示范基地,靖宇蓝莓科技小院被选树为国家级“最美科技小院”。发布科研成果150余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增至52户、高新技术企业增至46户。
——厚植优势、扬长补短,“两山”转化成效凸显。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全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97.6%,地表水环境质量稳居全省第一。扎实推动长白山主脉森林保护修复综合治理,人工造林2500亩、退化林修复9000亩。编制《美丽白山建设行动方案》,抚松县黄家崴子村入选美丽吉林典型案例。
生态保护成效明显。第二轮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和“绿盾”行动问题整改完成率分别达到86%和99%。鸭绿江重要源流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和江源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完成年度建设任务。新建绿水长廊130千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80平方千米。抚松县连续七年荣登“中国最美县域榜单”。靖宇县荣膺中国“美丽县城”,生态环境保护做法入选“2024美丽中国建设实践案例”。
绿色发展持续推进。全面落实“双碳”行动,构建城市、农村可持续清洁取暖新模式,全市清洁取暖率达到87.7%。持续深化“无废城市”建设,江源三和循环经济静脉产业园项目加快推进。“长白山华美胜地净零碳园区”入选生态环境部绿色低碳系列典型。
——统筹规划、融合并进,城乡面貌明显改善。
城市建设提质升级。沈白高铁白山站综合枢纽主体完工。改造升级北山公园、儿童公园,完成人民艺术公园、艺术文化交流中心主体建设。改造城市街路21条、9千米,新改建水气热等各类城市管网100余千米、水冲公厕24座。新增绿化面积2.6万平方米。重组成立白山吉源热力,打通热源、热网企业之间管理体制壁垒。改造老旧小区37个、82栋楼,历时9年的乐民二区、13年的天街项目遗留问题成功化解。大力开展南北线路域及市区环境卫生整治,打造滨江街等6条精品街路,机动车道机械化清扫率达91%。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健全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新纳入监测对象400户799人,新增帮扶车间21个,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5%。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粮食播种面积106.8万亩、产量6.31亿斤。新增绿色认证产品3个,“两品一标”农产品达64个,新增省级龙头企业6家。抚松县、长白县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白山市供销联社被授予“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全省边境村工作现场推进会议在白山市成功召开。
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创建“千村美丽”村75个,打造“百村示范”村38个,创建“吉乡农创园”6个,全市干净整洁型村庄比例达到90%。新改建农村公路99.8千米、危桥10座,临江市被确定为全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地区。
——践行宗旨、倾心竭力,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抗洪抢险救灾取得重大胜利。面对百年一遇的洪涝灾害,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合力攻坚,实现了群众无伤亡、堤防无决口、水库无垮坝的重大胜利。以最快速度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争取灾后重建资金8530余万元,重建受灾房屋232户、修缮1123户,修复各类水利设施360处,实施石笼护岸工程,抢通国省干线8条、灾毁点400余处、水毁农村公路322条。
社会保障坚实有力。30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新增城镇就业1.1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65万人。白山市成功入选全国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试点地区,白山市失能失智老年人养老院项目竣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7%,“一刻钟医保服务圈”建设实现全覆盖。抚松县人民医院荣获全国县域慢病优秀案例奖。
社会事业繁荣发展。成立白山市中医药学会,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改造工程加快推进。新建公办幼儿园和义务教育学校3所,白山市解放中学综合教学楼、白山市第八中学教学楼主体完工。新高考改革“首考之年”顺利“交卷”。东北抗联题材电视剧《归队》在白山市取景拍摄,联合出品的《冰雪尖刀连》提名第34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成功举办第12届中国大学生龙舟锦标赛等40余项体育赛事,圆满承办省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金牌和奖牌数均列全省第二位。
安全底线加固筑牢。积极稳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超额完成全年债务化解任务。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全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58.8%、22.2%,实现连续45年无重大森林火灾。建成8处街面警务站,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发案数、财损数实现“双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