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荣誉榜
●中国冰雪旅游十佳城市
●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
●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城市
●全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
●全国节气名城
●吉林雾凇获评全国“节气名景”
●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两金三银
●巴黎奥运会一银一铜
●市博物馆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
●东市财富等三个商圈获评“省级夜间消费集聚区”
●桦甸市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舒兰市成为“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
●红石砬子考古项目入选“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十佳案例”
工业逆势上扬
工业增加值预计增长4.5%。国兴碳纤维等7户企业获评首批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盘活“双停”企业55户,新增产值40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产值增长20%。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0户、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62户,打造省级科技创新平台6个,技术合同成交额是上年3倍。为企业提供银行信贷支持900亿元,产融合作平台融资230亿元,落实应急周转资金11亿元。
投资增添新动能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2%。开复工重点项目407个,产业投资占比70%,提高23.3个百分点。吉化转型升级项目总体进度超过90%,120万吨乙烯装置实现机械完工,蛟河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三洞贯通”,奇峰化纤15万吨腈纶等185个重大项目竣工。吉林建龙25万吨硅钢项目投产,填补全省空白。吉林碳谷3万吨高性能碳纤维原丝项目一期投产,T800级碳纤维产品下线。新签约重点项目163个,123个项目当年签约当年开工。
服务业释放新活力
规模以上服务业重点行业营收增长15.8%。发放以旧换新补贴和消费券2.7亿元,拉动销售额29.6亿元,太平洋保险大厦等5处闲置商业资产落实盘活主体,商贸业销售额增长11%。十大文旅IP火爆出圈,接待国内游客人次、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分别增长21.6%、22.4%。吉海铁路总站等11处文博场馆开放。松花江龙舟赛、吉林市马拉松等精彩赛事点燃城市激情,世界锅包肉大赛、京剧艺术月等精品活动贯穿全年。北大湖度假区、万科松花湖两大雪场新雪季接待游客数量再创历史新高,保持全国领先。
乡村振兴登上新台阶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预计增长5.5%。粮食产量95.28亿斤,克服灾情影响再创新高。新建高标准农田87万亩。猪、牛、羊、禽饲养量分别增长6.5%、9.9%、25%、10.2%,肉牛本地屠宰量翻番。人参全产业链产值倍增。改造提升“四好农村路”623公里、增长27%,“十百千万”工程123个项目竣工投用,打造“百村示范”村20个、“千村美丽”村132个,新增绿化示范村屯213个。脱贫人口人均收入达到16400元以上。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
推行“重点项目流动服务+并联审批”,推出本地特色“高效办成一件事”2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提高12.5个百分点,与全国53个地级城市实现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实施“九解一协调”2.0版,解决企业发展难题7509件。营商环境综合评价保持全省标兵位次,城市平均综合信用指数位居东北地级市首位。农村产权流转交易量增长41%。成功举办第二届世界寒地冰雪经济大会、第十九届中国经济论坛。开通跨境电商9610出口模式,105户企业入驻吉林跨境电商综试区,外贸进出口总额创近年最好水平。
城市环境焕发新面貌
完工滨江南路拓宽等55项重点城建工程,打通平山街、嫩江街城市断头路,维修城市道路167.8万平方米、是上年的2.8倍。完成城市出入口景观提升工程14个,打造精品示范街区6个,世纪广场等精品工程开放。实施松江中西路照明工程,点亮“一江两岸”景观104处。启动171个老旧小区改造,完成液化气“阀管”改造25.9万户。白旗松花江大桥完工,延长高速烟筒山至长春段等交通工程竣工通车。铁路吉林枢纽西环线投用,实现了货运列车不进城、市民出行更畅通、铁路公园续文脉。建成转角公园50个,新增城市绿地14公顷。重点企业废气治理率100%,国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
民生事业取得新进步
城镇新增就业4.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8.8万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1亿元。连续两年人口净增长。率先推广公立医院“一站式”服务,新增义务教育学位3120个。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夺得历年最好成绩。开展民生问题“大调研、大起底、大整治、大提升”,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9.8万件。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提高到94.5%,省内门诊异地就医免备案直接结算。建成社区长者食堂207个。组建供热服务中心“接诉即办”,供热满意率显著提升。实现夏季奥运会奖牌“零”的突破。
安全稳定实现新提升
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金融债务风险化解有力有效,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连续45年无重大森林火灾,沉着应对洪汛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