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5版:要闻

“揭榜”担使命 “挂帅”创佳绩

——记长春光机所地基“大口径”光电望远镜团队负责人王建立

本报记者 李娜

大口径反射镜主动支撑技术突破!

大规模自适应光学技术突破!

高精度稳像技术突破!

先进图像复原技术突破!

……

自2007年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长春光机所)地基“大口径”光电望远镜创新团队组建以来,研究室里捷报频传。

“我们用8年时间突破了地基大型光电装备研制所需要的关键技术,搭建了主动光学、自适应光学、精密跟踪实验室和米级机动式跟踪实验平台及装调测试环境,将我国地基大型光电装备的自主研制能力提升至4m量级。”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副所长、地基“大口径”光电望远镜团队负责人王建立告诉记者。

十七载砥砺奋进。王建立带领的这支团队,肩负时代重任,勇攀科技高峰,突破地基大型光电装备研制所需要的关键技术,形成4m级口径地基光学望远镜装备的研制能力,为推动我国天文光学、深空探测、先进光学测控等领域技术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团队也由最初的6人发展为包含光学设计、光机结构、自动控制、成像探测等多领域人才的百人规模的体系化研究团队。

时光回溯至21世纪初。

“那时候,我国最大口径的地基光学望远镜仍是兴隆2.16m天文望远镜,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形成了几代的技术差距。”王建立称,这一巨大差距,使得我国的天文观测和光学测控等能力受到了极大限制。

国家有需要,必须迎难而上。

作为新中国“光学的摇篮”,长春光机所于2006年6月自主布置了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三期重大课题——地基大口径光电装备关键技术研究,并创新使用“揭榜挂帅”的形式,公开征集负责人及团队成员。凭借前期的基础积累和对技术前景的信心,王建立勇敢揭榜,主动承担起这一重大创新课题。2007年2月,长春光机所专门成立光电探测技术研究室,目标就是具有研制4m级口径地基光学望远镜装备的能力。

“当时,我们只具备米级口径光学望远镜的研制能力,要研制4m望远镜无疑是项巨大挑战。”揭榜后,千头万绪的事摆在王建立面前——

需要攻克哪些关键技术,如何组织实施?

谁来做,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何时做完?

项目涉及哪些学科,科研人员需要多少,团队怎样建设?

条件保障建设有哪些需求,经费预算又需要多少?

……

“所里只提出目标,具体的问题需要自己逐项策划、实施。”面对眼前的“一团乱麻”,王建立倍感压力,但从未退缩。

找到“北极星”,规划“路线图”,这是王建立要做的第一件事。作为项目带头人,王建立抽丝剥茧,首先从学科发展角度确定了攻关方向。他遍访该领域的国内专家,充分调研国内外技术的发展现状,并进一步统筹了国内的技术发展水平,最终梳理出4m地面大型光电系统的总体技术指标、关键技术,编制了“大口径”发展“路线图”。

第二件事便是解决核心技术人员问题。“当时,所里创新确立了‘硕博连读研究生预先留所培养模式’政策,有效解决了人员力量不足的掣肘。为保证多样化、差异化的创新思维,我们还最大程度选择来自不同学科和地区的学生,力图‘百家争鸣’,避免思维一致化。”王建立介绍说。

走出初期困境,各项工作有序铺开。组建科研团队、组织关键技术攻关、争取科研项目……8年时间,王建立带领团队夜以继日攻坚克难,突破了地基大口径光学系统中的一系列关键技术,取得了多项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技术成果,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推动我国天文光学、现代光学测控等领域大型光学望远镜和先进成像终端设备技术的发展。2014年年底,团队争取到我国4m光电成像望远镜的研制任务。2019年,产品顺利交付,成功将我国自主研制的地基大型光电装备研制能力提升至4m量级。同时,还建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地基4m级大口径光电成像探测技术自主创新研究平台,为更大口径望远镜的研制奠定了技术、条件和人才基础。“能把自己的想法变成产品,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国家,我觉得非常满足。”王建立说。

创新的关键在人才,这一点王建立感受颇深。作为团队带头人,王建立非常注重发掘团队合力。他鼓励团队发扬“动车组”精神,让每个人都充满前进的动力;他号召大家定期“头脑风暴”,鼓励大家在“干中学”,理论联系实际,互相启发、互相促进。“正是有了协力创新的氛围,在主动光学、自适应光学等交叉性很强,需要光学、精密机械、电子和自动控制等领域高素质人才齐心配合的关键技术攻关上,我们仅用5年时间,就实现了国外10余年才能完成的技术跨越。”王建立自豪地说。

“之前,遇到关键技术攻关,我会喊‘跟我上’;现在,我会喊‘给我上’。青年人需要历练,我们要敢于给他们‘挑大梁’的机会。”工作中,王建立甘愿为青年人才让路,从各方面为他们铺路助跑。在他的“托举”下,团队成绩卓著,人才辈出: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出版专著3部,授权发明专利50多项,培养国家和省级高层次人才59人。

服务于国家重大任务需求的同时,王建立非常重视科技成果转化,以科技创新助力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在所里的支持下,以团队专利技术成立了长光奥闰光电科技公司,研制出我国深制冷大靶面科学级sCMOS相机,应用于天文观测和生物技术领域,解决了高端国产相机自主可控难题。培养的两名博士后,在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中分别获得金奖和银奖。

冬日吉林,寒意甚浓。不久前召开的全省教育科技人才大会如春风般吹暖教育科技界“一池春水”。地基“大口径”光电望远镜团队备受鼓舞、斗志昂扬。

“接下来,我们一方面要画好‘延长线’,将主责主业做精做大做强,推动更多创新成果转化落地;另一方面,要拓展新的领域,围绕国家重大需求,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科技强国的伟大事业中贡献‘大口径’力量。”王建立脑海里,工作思路愈发清晰。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