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党员干部而言,精气神不仅是精神面貌、作风形象,更是干事创业的动力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紧紧围绕抓改革促发展加强党的建设,提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党员干部要牢记嘱托,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勇于担当、敢于创新,奋力将美好蓝图变为人民向往的生动现实。
坚持学而有向,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厚植“主动想、能干事”的根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方向和立场,有效清除了各种干扰因素,为改革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把改革推向前进,就要涵养“事事心中有底”的全局观,在吃透改革部署基础上,根据自身实际科学制定改革任务书、时间表,做到“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既要勇于开拓创新,敢于破题破局,迈出创新发展的坚实步伐;又要持之以恒抓落实,不让改革悬空,一以贯之、真抓实干。面对改革发展中的矛盾问题,既要敢拼敢闯,不畏首畏尾,不瞻前顾后,直面矛盾问题;又要团结协作,不单打独斗,不逞个人之能,凝心聚力,汇聚各方面合力,在实干与奋斗中书写新答卷。
砥砺奋斗姿态,履责于身、担责于行,磨砺“会干事、扎实干”的本领。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本领恐慌的“危机感”,在摸爬滚打中练就“铁肩膀”,在层层历练中磨出“金刚钻”,确保各项工作干出水平、干出亮点。要到艰苦地方去锻炼、到吃劲岗位去磨砺,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多捧几次“烫手的山芋”,在战斗中娴熟运用“三十六计”,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要不畏艰难、踏实奋进,敢于啃“硬骨头”,勇于涉险滩,以顽强的拼搏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勇气战胜困难和挑战。要永远将人民“置顶”,时刻与人民心脉相连,无论是“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等关键小事,还是教育事业、医疗卫生等重大议题,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在哪里,改革就要推向哪里,确保每项改革都能回应人民诉求、符合群众期盼。
担好发展重担,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强化“干成事、看效果”的魄力。党员干部要自觉加强斗争历练,以“越是艰险越向前、越是艰难越担当”的魄力,勇敢迎击任何狂风暴雨、战胜任何风险挑战,向最硬的骨头下口、向最棘手的问题下手,第一时间钻“矛盾窝”、蹚“深水区”、接“烫山芋”。要大胆地干、坚决地干,把干事创业的“硬担子”扛起来、顶上去,努力拼出一番天地、抓出一番成绩、作出一番成效,真正成为敢于斗争、善于担当的勇士。要树牢正确政绩观,紧扣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突出问题,抓住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