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12版:评论

规范涉企执法 更好护航企业发展

柳 五

规范涉企执法能够有效约束执法权力的边界,促使执法过程更加透明、公正、规范,让企业能够在清晰明确的法治框架下安心经营、放心投资、专心创新。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进一步规范涉企执法的决策部署,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坚决遏制乱检查,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与此同时,《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也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以法治力量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这些举措对于新形势下推动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各地在规范涉企执法方面作出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取得显著成效,多地市场监管部门就创新推出“扫码检查”“反向监督”等新模式。“扫码检查”实现了执法信息的快速录入与共享,让企业能够及时了解执法详情并监督执法过程;“反向监督”则将监督的主动权交予企业,促使执法部门更加注重自身行为的规范性。还有一些地方采用线上抽查等非现场监管机制,以“无事不扰”为原则,通过信息共享、电子技术设备监控以及“互联网+监管”等方式,在确保监管效能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少了对企业的不必要干扰。这些创新实践打破了以往监管与企业之间可能存在的对立局面,构建起一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新型政商关系。

同时也要看到,一些涉企不规范执法仍屡禁不绝,主要表现在个别执法行为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过度干预性,甚至是趋利执法、粗暴执法,小过重罚、以罚代管、以罚增收等。一些地方还存在监管标准“打架”、反复检查、多头执法等问题,使得企业疲于应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投资信心和创新活力。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本细胞,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规范涉企执法能够有效约束执法权力的边界,促使执法过程更加透明、公正、规范,让企业能够在清晰明确的法治框架下安心经营、放心投资、专心创新。这不仅有助于维护企业和企业家的合法权益,更为所有经营主体营造了一个公平竞争、安全稳定的发展大环境,从而能够持续激发市场活力与创造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规范涉企执法需要不折不扣抓好落实。要加强执法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强化培训与教育,提升执法人员对法律法规的精准理解与灵活运用能力,确保执法过程既合法合规又合情合理。要进一步优化监督与问责机制,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体系,对涉企执法行为进行全过程监督,对于那些违规执法、滥用职权的行为,必须依法依规予以严肃问责,形成强有力的警示效应。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