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6版:理论

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文艺繁荣发展

蒋琴青

文艺是时代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为谁创作、为谁立言,是文艺和文艺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在新时代背景下,人民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的奋斗更加波澜壮阔,为文艺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始终如一地坚守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作出数量更多、质量更优的文艺作品,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推动力。

紧扣时代脉搏、坚守人民立场,是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根本立场和动力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作品只有真正走到人民中间,真正抵达读者、观众和听众,文艺的功能和价值才能充分彰显。进入新时代,中国人民紧密团结在党的领导之下,以坚定的信念和昂扬的斗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让无数贫困地区旧貌换新颜,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创新蓬勃发展,推动着国家不断迈向新的高度;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让祖国大地处处呈现出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美丽画卷……这些辉煌成就都是时代赋予文艺创作的重大主题,意义非凡且价值深远。广大文艺工作者应深入挖掘这些时代壮举背后的感人故事,全方位展现人民在时代进程中的拼搏与奉献、喜悦与感动,通过一部部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让人们看到时代的飞速进步、国家的蓬勃发展以及人民的强大力量,持续激励人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继续奋勇前行,切实发挥好文艺作品塑魂铸魂的作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开展创作,更好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加深,对高质量文艺作品的渴望也越发凸显。新时代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的生活与实践作为文艺的源泉和方向,不断创新表现手法和艺术形式,为人民提供丰富多样、积极向上的精神食粮。一方面,要注重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以深刻的主题、精湛的技艺、优美的形式,给人民带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另一方面,要关注不同群体的需求差异,创作出适合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不同地域人民的作品,让文艺的阳光普照每一个角落。同时,要通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展览、讲座等,让人民群众参与其中,享受文化带来的快乐,促进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以人民为中心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关键要在明德修身上焕发新风貌,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广泛汇聚向上向善的力量。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应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德艺双馨,担负好成风化人的社会使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文艺观,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线,用好作品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要深入生活、扎根基层,了解人民的喜怒哀乐,感受人民的奋斗精神,真正做到创作为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深深热爱人民,始终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创新是文艺的生命,要深刻领会文艺创作的价值意蕴,把创新精神贯穿创作全过程,增强文艺原创能力,不断探索新的文艺形式和表现手法,创作生产出更多传播中国当代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人们审美追求的优秀作品,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