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6版:三农

草莓香飘里仁村

沈红梅 本报记者 毕玮琳

新春佳节,柳河县柳河镇里仁村里,红彤彤的灯笼高高挂起,鞭炮燃放后的烟火气息混合着村民家中飘出的美食香味,令人倍感温馨。

里仁村,地处柳河县城东北郊,名字源于《论语·里仁篇》“里仁为美”,寓意深刻,而如今的里仁村,也正以实际行动诠释着这份美好。

在果蔬产业基地,草莓大棚成为新春的热门打卡地。“走啊,摘草莓去呀,就在咱家门口柳河!”来自梅河口市的李女士携好友前来,品尝着香甜的草莓,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大棚内,暖意融融,草莓植株绿意盎然,一颗颗果实点缀其中,散发着诱人的光泽。里仁村的草莓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柱。据镇政府工作人员介绍,2016年,4名党员牵头,20多户村民携手成立金彭农作物专业种植合作社,开启以草莓为主的棚膜果蔬产业发展之路。多年来,合作社全方位负责育种培育、种苗购置与技术指导,带动全村发展棚膜经济。

如今,里仁村的果蔬产业已颇具规模。以草莓、葡萄为主的果蔬大棚发展到72栋,占地面积近300亩,年销售收入达420万元。其中,草莓大棚36栋,总规模68.4亩,每栋大棚年产草莓9000斤,平均净收入5万元。“草莓在元旦刚下来的时候40元一斤,供不应求。5月盛果期,批发价每斤卖到10元。”在大棚里忙碌的种植大户张颖说。草莓从元旦上市,一直持续到6月,7月后葡萄、桃、香瓜等陆续登场,四季不断档。

借助冰雪旅游经济的东风,镇村加大宣传,“金彭草莓”声名远扬,吸引众多游客前来采摘,最多时每天达200人次。曾经为销路犯愁的草莓如今供不应求,种植户的腰包鼓了起来。

草莓产业不仅富了本村村民,还像一块磁石,吸引周边村镇劳动力。附近的困难户、低保户,种完地后无需外出打工,纷纷在大棚里从事栽苗、除草等工作,年带动务工 800余人次,人均增收近3万元。

在产业发展的同时,里仁村的乡风文明建设也成果丰硕。村里打造“家风家训示范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墙”等,让游客在体验采摘乐趣的同时,还可以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

近年来,里仁村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文明村镇”,2024年荣获“吉林省乡村振兴先进集体”称号。喜迎蛇年,里仁村的村民们决心用勤劳的双手描绘出一幅更加美好的乡村振兴画卷。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