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10版:问道吉线G331

参乡三道

□王永新

沱沱 摄

鲁丁源 李宇涵 摄

鲁丁源 李宇涵 摄

331国道抚松段,千年前是一条历史之道、生命之道和文化之道。它所承载的不仅是大山的物产与开拓者的脚步,更是一种坚韧不拔、舍生取义、崇德向善的人文精神。因贯穿古今岁月,还被称为“参乡三道”,它在每个抚松人的心目中即为乡愁文化之根。

朝贡道

千年朝贡道是“参乡三道”最幽深的历史之路。

331国道抚松段隐藏在茫茫大山里,漫江与锦江交汇形成了波涛滚滚的头道松花江。漫江镇和东岗镇的许多老人都说,朝贡道从这里的大山中走出来,越过头道松花江,由此走向临江“西京鸭绿府”。

1300年前,渤海国接受大唐册封,设立“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一百三十县”,从政治、教育、军事等各个社会领域师法中原,经过数年潜心建设,商贾云集,贸易繁荣。作为大唐的藩属国,每年向唐宫朝贡成为渤海国最为重要的国事活动,渤海国存在的200多年间,共向唐王朝朝贡94次,其中有许多珍贵贡品就是从抚松起步的。

当时,长白山地区都囊括在渤海国的版图里,抚松也是渤海国的一部分。《渤海国记》记载:公元925年,即后唐庄宗李存勖同光三年二月,遣少卿裴嵺朝于唐,贡人参、松子、昆布等。千年前的渤海先民带着从抚松采挖出来的野山参,沿着一条古路进贡长安,献给大唐天子。这条路被后人称为朝贡道,历史学家们叫它“北丝绸之路”。

岁月斗转,沧海桑田。时光已过千年,渤海国辉煌的历史烟消云散,所残存的遗迹也静静地沉睡在地下,在抚松地表以上几乎没有发现过渤海时期的印记,只有史册里字里行间有关渤海国的过往,无声地向人们呈现着那个一度繁华古国的神奇。渤海国虽然消失了,但是有一种记忆却在抚松留了下来,那就是人参不仅通过朝贡道运到长安,甚至从长安走向了丝绸之路。抚松,是人参走向世界的源头。

在抚松,一代又一代的抚松文化工作者、考古工作者及域外专家,都在残垣断瓦的遗址堆里探索着渤海国的过往。

千年后,朝贡道的走向依然有说不完的故事。根据20世纪60—80年代考古发现研究,今白山段的大致情况是:从渤海国旧都敖东城即敦化启程,途经今抚松沿江、露水河、北岗、万良、兴参、抽水到达新安村,新安村区域当时是渤海丰州城所在,再过头道松花江进入汤河小夹皮沟峡谷,过大营、温泉、永安、闹枝、三道沟,在西京鸭绿府神州即今临江帽儿山重新集结,又经鸭绿江出海,沿辽东半岛东侧达旅顺口地带,然后沿渤海湾东侧到达山东牟平,此地即登州,再其后由陆路西行奔往长安,历时一年完成朝贡。2016年,笔者全程走过抚松段的朝贡道路线,基本顺畅,有的地段至今还有村民行走,发现疑似遗址有22处。为纪念这段难忘的时光,我写下《寻访北丝绸之路朝贡道——抚松田野考察记》一书。

20多年前,我常常去漫江镇的孤顶子村、长松村和东岗镇大碱场采访,许多老人们都可以讲述他们小时候听到的渤海国朝贡的故事。他们常常指着某座山峰说,朝贡道从那里走过。这令我深感惊奇。2019年再次考察古道时,我们在331国道区域看到东岗镇西江村羊洞遗址,这才知道早在新石器时代和唐渤海国时期,这块土地上一直有人烟,当年朝贡道上的许多贡品正是出于漫江、东岗森林之中。朝贡道这一段之所以罕为人知,是森林将它一层一层地覆盖住了。直到如今,漫江、东岗平缓的山岗上依然是鹿常来“褪角”的地方,由于靠近长白山,人参的品质也极为优良。

据说,每年朝贡的队伍要备足口粮等生活用品,才开始踏上了漫长的朝贡之路。在路上,队员所要行走的顺序都是固定的,一个人要紧跟着另外一个人,一匹马要紧随着另外一匹马;队伍里,什么人负责供水,什么人负责拿药,什么时间可以休息,遇到劫匪怎样战斗,都有明确规定。20世纪90年代后,知道朝贡道轶闻的老人们相继辞世,朝贡道愈发成谜。

331国道抚松段尚存的朝贡道尤显珍贵,这个新发现有待深入研究、探寻。

老盐道

331国道抚松段是一条自清朝就有的老盐道。

森林里有木帮和棒槌营,那里的人需要盐,多数食盐靠人力和畜力运输。老盐道是一代代人避山岩、让大河、绕山梁,在崎岖山路中负重踏行出来的。

我踏查过漫江镇孤顶子村到牡丹山的老盐道,从331国道穿过孤顶子山脊,走到森林里。这是条安安静静的小路,至少现在是。这条有几百年历史的小径,除当地村民上山劳作外,已经没有多少人走了。长白山封禁前,木业采伐与船厂建设紧密相连,过去交通运输靠人背的年代里,这条路上汇集了许多盐队,那些出苦力的被称为“盐背儿”。

根据一代代人的口口相传,从清朝初期开始,老盐道路线就已经形成了——盐的进路多在临江,走三道沟到永安翻山越岭前往抚松的下洼子,走石头河、塔头甸子、参顶子、陈家小山、东岗、棒槌沟;再从东岗到干巴河子、孤顶子、张草帽顶子直奔长白。这两条路线都有大的参帮和木帮,特别是长白鸭绿江一带木帮更多,对盐的需求很大。

抚松许多“盐背儿”的后人回忆,一个人背着100斤盐,每日只能行走40里,最多不会超过60里,来往长白一趟少则七八天,多则要十几日。出门时要带足沿途的食粮,用帆布袋装好。

背盐的“背筐”最好是桦树皮编的,透气、轻软、灵巧,透水性也强。“盐背儿”有一件法宝不能少,就是皮坎肩。皮坎肩是用狍子皮制成,肩膀处加厚,打上两块柔软的皮补丁,使得沉重的食盐负重在肩膀上时可以减少对双肩的压力和磨伤;坎肩背部和胸前各要开一个方形口子,海碗大小,主要起到透气的作用,避免衣服捂得过于严实,无法散热,加重行走负担。这是所有“盐背儿”的必需品,他们会带一件下摆也缝有狍子皮的衣服,走到哪里累了随时坐下不受凉。长白山封禁后,抚松到长白的官盐停止贩运,私盐进入秘密运输状态。“盐背儿”走到哪里都要结交朋友,无论是放牧的还是打猎的,甚至是土匪,都要打交道,他们熟知当地风土人情、人际关系,甚至会讲黑话,这对于他们在这条路上生存是至关重要的。

据仙人桥镇村民何威回忆,这条路上有个驿站叫“黄家店”,据说老早以前有个姓黄的人在路边开客栈,当时不管是上松树镇的还是上长白、临江的都从这儿走。“黄家店”很出名,店里有两铺大炕,每铺大炕上可以住十几个人。东北沦陷时期,有很多闯关东来的人在这里贩卖私盐,把盐从松树镇拉回来在各村里卖,有时到长白卖,一年到头来往于抚松和松树镇、长白之间。做这个买卖行动是秘密的,情况外人都不知道,有很多人就住在黄家店里。在这里可以好好休息,马有伙计喂,车有老板看,车上的货物也丢不了。

盐道上野兽出没,每当有人遇到险情的时候,无论是否认识,“盐背儿”都会出手相帮,必要时也会舍生取义。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助人行善的义气,一直在茫茫大山里默默传承着。

这条延续了几百年的悠悠老盐道,除了当地背过盐的老人和他们的后人外,外界几乎无人知晓。如今物景依旧,人事已非,脚踏着百年前的林间古路,可以想象当年那些“盐背儿”、商贩、闯关东的人,在时光深处越走越远,越来越茂密的林海即将淹没那些古老的传奇……

密营道

331国道抚松段还是一条壮烈的红色之路。

漫江镇是抚松县开发历史较早的地域,地属要冲,山高林密,河流纵横,独特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东北抗联重要活动的地带。1935—1939年,东北抗联一军二师、东北抗联二军三师和六师以及抗日山林队在此频繁活动,黑河流域有9座较大的密营,在抚松抗战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著名抗日将领王德泰、李学忠都在漫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并留下了光辉的抗战足迹,为赢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黑河密营在331国道抚南林场边的岔道,奔松山水库路线,直达黑河。黑河密营就在这一带,立有遗址地标。

331国道抚松段大山深处,我曾经沿着黑河流域,踏查过黑河密营及干巴河子密营,探寻红色遗迹。据《抚松县志》《抚松文物志》记载,黑河密营曾是抗日救国军李洪斌部队修建的集训营地,走在不朽的抗联路上,在静谧而不失壮美的山野里,依稀可感受到东北抗联战斗的峥嵘岁月。

1937年夏天,抗日救国南路军司令李洪斌率队伍100余人在黑河南岸的森林里,利用甸沟子的有利地形,选择没有大树的地方,筑起隐蔽的地窨子,上边支上木杆,铺上厚厚的树枝,将筑房时起出的草皮堆到上边,利于休息和住宿,谓之密营。

据漫江镇的老人们讲,密营遗址都分散于黑河附近的原始森林中。黑河密营中最大的一处位于今松江河林业局抚南林场地内,抚南林场附近的两条干巴河子交汇处东距黑河1000米,南侧为老松花江,西北为黑河,遗址四周为较大面积平缓森林,被称为“森林排子”。

1986年,抚松县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到“森林排子”密营旧址踏查时,还可见烂木楞的痕迹,这些抗联密营遗迹显示了当年东北抗联在深山老林艰苦生活和战斗情况。岁月无情,由于密营处于森林中,湿度大,草木反复覆盖,风雨常年侵蚀,年复一年,遗迹消失了,但是抗联的精神是不会被遗忘的。2011年6月,黑河密营遗址被抚松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331国道抚松段那些沟岭相连、险峰突起、景色奇异的山林河谷,一定还有更多的红色遗址沉睡在大山深处。我在黑河密营一带进行了两次田野调查,感觉遗址都比较隐秘,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有明显的战壕,并存在着重复使用的印记。如今,这一切都已隐入历史了,留给世人的只有无尽遐想。

其实,“参乡三道”并不奇特,在白山市其他县、区都有过这样的道路和遗址,然而它又具有区域的独特性,各自连接着一段一段的历史,最终汇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滚滚长流之中。把这条路相互连接起来,处处都是旅游的精品路线,探索出无尽的传奇,那些为了梦想、尊严、幸福而奋斗的人们,给后人留下的是无尽的精神财富。

这,或许才是“参乡三道”带给后人真正的启迪。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