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长白山美人松林,皑皑白雪覆盖松针,阳光洒在树影斑驳的林间小路上,显得格外静谧。一棵棵挺拔百年的美人松犹如守护者,为游客和这片土地编织了一个绿色的梦。
春节刚过,不少游客正在这片松林中拍照留念。来自北京的游客陈琳站在美人松寄情壁前,挂上写满心愿的风铃卡片后感慨地说:“这里的空气清新到让人舍不得呼吸。雪地里的一切都那么生动,美人松林的美,真是相机拍不出的浪漫。”
吉林省相关部门、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深入贯彻省委全会精神,以优化生态保护与恢复机制为抓手,在长白山这片“人与自然和谐家园”中奏响了绿色发展的新篇章,这片土地的山水林田湖草持续焕发勃勃生机,从“吉祥森林”到美人松林,从二道白河的清澈溪流到野生东北虎的再现,这里的生态故事动人心弦。
在吉林省,以长白山原始森林为代表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作为我国的生态家底,提升着吉林发展的“含绿量”和生态的“含金量”。美人松林的保护是吉林省优化生态系统的一个缩影。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实施意见》提出,要优化长白山世界级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机制,加强长白山古树名木保护,为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指明了方向。
长白山美人松(长白赤松)是长白山特有的珍稀树种,被誉为“长白山第一奇松”。9.9万株美人松中,达到百年树龄的超过900株,最高树龄达400年。多年来,长白山管委会、长白山森工集团白河林业局等部门多措并举,持之以恒强化管理和繁育,使得这一珍稀树种得到了有效保护。2024年以来,为贯彻省委全会精神,长白山管委会赋予美人松林“中华浪漫爱情”的美好寓意,吸引更多人关注古树名木的保护,同时助力地方旅游发展。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的生态保护成效令游客津津乐道。二道白河沿岸清澈的溪水在冬日里潺潺流淌,河边的栈道上铺满了新雪,偶有小鸟掠过。上海游客王宇夫妇在此驻足,忍不住用手掬起河水感受冰凉的触感。王宇笑着说:“这条河干净得像一面镜子,放松地走在这里,真觉得自己离自然特别近。”
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同样吸引了久违的“老朋友”重返这片土地。2023年、2024年,连续两年发现野生东北虎再次现身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踪迹,标志着区域生态系统完整性达到一个新高度。“看到东北虎的清晰影像时,我既震撼又感动,这说明长白山真正成为野生动物的家园了。”长白山自然保护管理中心双目峰保护站巡护组长张鸿昌分享道。他们每日巡护于林间,即便是春节期间也不例外,全力以赴地守护着这片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栖息乐园。
生态治理成果同样反映在数据中。长白山全年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9.7%,主要江河出境水质考核断面优良率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实现连续64年无重大森林火灾,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和地质资源丰富,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稳定,目前已发现野生动物1610种、野生植物1669种、真菌794种,是名副其实的“地质实验室”“生态博物馆”和“物种基因库”,这些都为长白山乃至东北亚地区生态系统稳定、气候调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防风固沙等方面提供了坚实保障。
长白山生态保护的国际化标志在2024年进一步提升。2024年3月,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长白山正式成为世界地质公园,为我省又增添了一张亮眼的“国际名片”。地质公园内的设施日益完善,科普教育与生态旅游融为一体。广州游客李嘉男游览长白山后,激动地说:“感慨祖国幅员辽阔,山川壮美!我曾在金庸小说中听说过长白山,没想到现实中的长白山更加神奇美丽!”
漫步在二道白河小镇上,远处是连绵的雪山,近处是漂亮的小镇和璀璨的灯光。温暖的气息中,人们时而停下脚步围炉煮茶,时而倚在栈桥边欣赏夜色。曾游览过长白山的广西游客刘璇在今年春节期间再次来到这里,她说:“这里的一切都在告诉我们,大自然是这个世界最美的馈赠。无论春夏秋冬,长白山都能让人感受到她的独特魅力。”
“2025年,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着力推动生态保护再提档,落实完善大长白山生态保护利用机制,制定古树名木管理办法,开展古树名木保护能力提升行动。同时,推进‘三江源’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持续开展自然资源保护专项行动,落实长白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府院联动机制,升级监测系统,提升生态保护信息化管理水平!”长白山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高飞话语坚定。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用一片片绿意、一点点温度,让人们深刻感受到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实践意义。吉林省在这片土地上写下的不仅是绿色发展的壮丽诗篇,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