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4版:要闻

王贵满的新打算

本报记者 毕玮琳

春节假期结束,年味还未散去,位于“黄金玉米带”的梨树县黑土地上已提前奏响备春耕序曲。黑土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便是它的坚定守护者。记者见到王贵满时,他正在翻看农业书籍和资料。

说起王贵满,很多人都熟悉。约二十年前,王贵满勇挑重担,带领站内技术骨干联合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以及农机生产企业,开启艰难的技术攻关,为创建“梨树模式”作出了突出贡献。该模式以玉米秸秆覆盖、全过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为核心,为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提供了创新路径。王贵满形象比喻:“梨树模式”,说白了就是给土壤盖“被子”,这“被子”指的是秸秆。秸秆覆盖还田,不仅能有效保持土壤水分,还能增加土壤肥力,对黑土地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说起今年的新打算,王贵满娓娓道来——

继续大张旗鼓宣传“梨树模式”。策划制作一系列专题节目,深入剖析“梨树模式”在提升土壤肥力、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农作物产量等方面的突出价值;在各村宣传栏张贴图文海报、发放“明白纸”,以直观对比图展示土壤和农作物变化;定期举办宣讲会、电视讲座,邀请权威专家为农户答疑,加深农户对黑土地保护和“梨树模式”的理解。

打算组织专业技术团队,全力投入“梨树模式”向山区、风沙地区拓展的技术研究;深入特殊地形区域村屯,开展实地示范操作,从秸秆收割、粉碎到覆盖,手把手教农户;建立长期跟踪机制,技术人员定期回访,依土地变化调整方案,解决难题;建示范田,用产量提升等成果,激发农户采用“梨树模式”的热情。

王贵满告诉记者,他计划深入剖析高产户与低产户差异,组织专家团队,针对不同地块的土壤成分、气候条件,为农民定制个性化种植方案,从选种、精准施肥,到精细化田间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提供全流程、全方位的技术支持。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