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殷嘱托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农业大省、粮食大省的政治责任。吉林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要积极发展生态养殖,加强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食品细加工,做足做活“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文章,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要统筹谋划城乡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促进城乡共同繁荣。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提高文明乡风建设水平,打造平安法治乡村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四次来到吉林,每次必讲农业,为吉林“三农”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农业大省、粮食大省的政治责任。农业战线干部群众表示,要牢记总书记嘱托,立足本职,坚定信心,攻坚克难,踔厉奋发,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扛牢农业大省担当
“刚刚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备受鼓舞,备受鞭策。”省水利厅厅长于亮说,作为水利部门,将坚决扛起防汛抗旱这一天职,准确把握“防胜于救”的工作理念,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全面加强水害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确保江河安澜。于亮表示,一定抢抓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加大水利项目的谋划力度,加快推进一批水库、堤防、灌区建设,全面提升防灾救灾能力,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发挥水利命脉支撑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让我们倍感温暖、倍增干劲!”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处长秦国宝说,将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锚定建设农业强省目标,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围绕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巩固大豆油料扩种成果、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农业生产防灾减灾和及时足额兑现惠农补贴等重点工作,责任再夯实,措施再加力,扎实推动粮食生产实现高位增产,努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再立新功。
合作社入社成员158户,拥有大型农机具73台(套),集约经营土地近15000亩,生产规模从一个小队扩大到2个乡镇的10个村……近年来,梨树县凤凰山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各村走出了一条自主经营、村民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
合作社负责人韩凤香说,将继续探索从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变,实现智能化、精准化“智慧”种地,带领社员们多打粮、打好粮,切实守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
盐碱地是粮食增产的“潜在粮仓”。我省西部盐碱地分布广、面积大、区域集中、地势低平。从白茫茫,到绿油油,再到金灿灿,曾经荒芜、废弃的盐碱地,在科技助力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米满粮仓。
“总书记的话语鼓舞人心,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梁正伟说,中国科学院大安碱地生态试验站将把盐碱地综合利用的科技成果与产业发展更紧密地衔接起来,让科技助力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保护国家粮食安全。
发展现代化大农业
做强农产品深加工
立足河湖、林草、果蔬等资源优势,吉林全面发展“四季农业”,形成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多业并举的产业体系。
“吉林作为林业大省,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积极构建森林‘粮库’,形成木本油料、干鲜果品、绿色菌菜、特色经济动物等主导产业。全省林草产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省林业和草原局局长江慧丰说,将深入实施国土绿化美化、森林质量提升、绿色食品供给等重大工程,全面打造“吉祥森林四库”,实现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同统一,为保障国家食物安全、生态安全和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贡献吉林力量。
科技是特色产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和重要支撑。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开展科技创新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努力方向。”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研究员张浩说,将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聚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做好“土特产”文章,做大做强以人参、梅花鹿为代表的吉林特色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坚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2024年,我省人参产业综合产值突破800亿元,居全国首位;农产品加工业提质增效,新达产项目314个,新增产值365亿元;肉牛屠宰量实现翻番,由全国第11位跃升至第5位;梅花鹿产业规模保持全国第一。
“总书记的话,说到我们的心坎里了。”一字一句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临江市闹枝镇党委书记王志斌深受鼓舞。
一年之计在于春。作为当地的致富带头人,王志斌正带领着村民规划着甜玉米、黑木耳及红羽鸡等特色产业今年的发展方向。
“闹枝镇将深入挖掘本土资源,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农产品附加值。通过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构建区域特色产业优势,打造‘吉’韵特色品牌。”王志斌说,今后,将继续秉持政策引领、技术支撑、市场导向发展理念,多措并举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兴一个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百姓。作为吉林最具优势特色、最有发展潜力的富民产业,人参产量占中国总产量的60%、世界总产量的40%,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企业将以品质为基础,逐渐改变以初级农产品为主的产品模式,为吉林人参产业迈上千亿级台阶贡献力量。”吉林参王植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友德说,今后,企业将承担起提高集约化程度、延伸产业链条、开发精深加工产品的责任,增加人参产品附加值,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不断优化产业链布局。
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城与乡,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两大空间载体。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破除我国城乡二元结构、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统筹谋划城乡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促进城乡共同繁荣。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提高文明乡风建设水平,打造平安法治乡村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乡村美不美,关键看环境。2024年,我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有序推进,深入实施“十百千万”工程,新建宜居农房18393户。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吉林壹田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曹曦说,作为一名新农人,创业几年来,一直坚持三产融合发展现代农业,鼓励当地农户土地入股,带领他们加入生态农产品供应链系统,为更多消费者提供健康、生态、多品类的优质农产品。今后,我们将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化作前行动力,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以点带面,支持农户成立合作社、家庭农场,打造新型农业主体联合体新模式,整合资源,推动城乡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作为农业大省,我省因地制宜探索多样化发展途径,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增添蓬勃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催人奋进,为城乡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通榆县边昭镇佟家店村党支部书记王雷说,新的一年,佟家店村以“农”为根,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发展乡村旅游,探索一条集“住、游、购、乐” 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业态,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本报记者 毕玮琳 闫虹瑾 任胜章 王春胜 陈沫 冯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