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5版:特刊

构建体现吉林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引发全省干部群众热烈反响

一汽红旗繁荣工厂总装车间,工人正在进行电池合装作业。 本报记者 石雷 摄

雾气弥漫下的雾凇岛一片玉树琼花,美不胜收。 本报记者 张野 摄

殷殷嘱托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驱动和产业支撑。要守牢实体经济这个根基,统筹推动传统产业转型、优势产业壮大和新质生产力培育,构建体现吉林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推进科技创新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整合科研资源和力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优化创新生态,力争在一批重大科技专项上取得新突破,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要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利用冰雪、自然风光、民族风情等特色资源发展旅游业。要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注重同东北地区其他省份的协同联动,形成融合发展的格局。


殷殷嘱托,指明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构建吉林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再次勾勒出了明确实施路径。”广大干部群众纷纷表示,要牢记嘱托,努力构建体现吉林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上闯出新路子。

近年来,我省聚焦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产业一体化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超常规推动制造业发展壮大。

守牢根基 “转”出动能

“我们将牢记殷切嘱托,细化各项任务,形成具体措施,全力抓实抓好各项工作,推动全省工业力量共同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省工信厅厅长宋刚表示。

在吉林石化,一片“钢铁森林”巍然屹立。这是“新中国化学工业长子”矢志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现代企业转型的标志——总投资339亿元的炼油化工转型升级项目,新建和改(扩)建28套主装置。投产后,将强力推动“减油增化”,形成全新的竞争优势和产品结构。

结束一轮检修工作后,党的二十大代表、吉林石化员工李艳在电视上收听收看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她激动地说:“我们一定牢记嘱托,守牢实体经济根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创造属于吉化的荣光,为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吉林高质量发展明显进位贡献石油力量!”

一辆蓝色列车疾驰而过,车身上的“H_2”分外醒目。这是中车长客自主研制的我国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近年来,该企业持续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化提升,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产品出口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我们将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让中国高铁这张国家名片更加闪亮!”中车长客首席操作师、“大国工匠”李万君说,“作为在吉林省的重要装备制造企业,中车长客将勇担重任!”

从传统制造迈向先进制造,从传统能源迈向清洁能源,从低附加值迈向高附加值……一个个产业迈向转型升级,壮大了产业优势,培育了新质生产力,为吉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今年,我省还将继续专项支持一批“智改数转”示范项目,培育认定一批示范工厂(车间),打造智能制造标杆示范,加快构建“数字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的梯度改造机制,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和制造业发展新动能。

到2027年,全省将重点支持制造业“智改数转”示范项目1000个、培育数字化转型服务商150家、建成2家“灯塔工厂”、120个省级以上智能制造示范工厂、3家国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75%。

融合创新 聚力突破

“要推进科技创新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总书记这句话,说到了我们心里!”吉林化纤国兴复材公司销售处处长刘宁说。近年来,该企业与大校、大院、大所、大企强强联合,生产、研发人员共同深入市场一线,加大碳纤维产品开发和应用场景拓展,加速碳纤维产业成果转化,使旗下T700、T800碳纤维产品成熟稳定生产,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45%以上。

企业居于创新主体地位,为吉林化纤带来了巨大发展“红利”。目前,该企业已成为全国最大、全球单线效率最高、规格牌号最全的碳纤维生产基地,也是国内最大的风电领域碳纤维拉挤板生产基地和无人机碳纤维结构件加工生产基地。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驱动和产业支撑。”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一汽解放高级技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时敬龙感受颇深。他说:“我将牢记嘱托,坚守产业报国、工业强国的初心使命,不断追求技术创新突破,积极思考如何将AI技术与传统制造工艺相融合,助力民族汽车品牌解放持续向上。同时积极发挥劳模工匠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产业工人投身强国建设,不辜负总书记对产业工人队伍的关怀与期望。”

2024年,全省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超过4100家;“吉林一号”星座在轨卫星已达117颗;长春入围国家首批20个“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城市;松原全国首套严寒地区全钒液流共享储能电站投入运行;李玉院士团队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正为这片老工业基地引发新质生产力涌流。

“我们将进一步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高水平的科技供给、高质量的科技企业培育、高效率的科技成果转化和高层次的教育科技人才产业一体发展,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省科技厅厅长李岩表示,吉林的科技工作将为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强国建设作出贡献。

“为助力构建体现吉林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省科协将持续实施‘青年科技领英计划’,大力培育科技后备力量,让青年人才选择吉林、扎根吉林;以高水平学术交流提升创新策源能力,推进科技创新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围绕人参、鹿茸、林蛙、食药用菌等特色优势产业,打造特色科技小院。”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陈耀辉说。

绿色发展 动能焕新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在这方面,我们制造企业不仅不能落后,还要争先!”凌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张凌说,近年来企业将绿色化、智能化发展作为企业的核心战略目标,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实现绿色生产指数提升。

不久前,凌远科技刚刚荣获2024年度绿色工厂称号,成为绿色能源低碳化企业的杰出代表。当前,我省众多企业正走上同一条绿色发展之路,大力研发推广绿色工艺技术装备,加快应用清洁高效加工工艺,大幅降低能耗、物耗和水耗水平,加快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实现了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大力发展寒地冰雪经济,吉林要做好雪文章”……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化为白山松水间涌动的绿色动能。

2024年,全省旅游市场持续火热,接待国内游客人次、出游总花费均增长20%以上;这个雪季,全省75家滑雪场开板迎客,雪道总长度位居全国前列,架空索道数量全国第一。春节假期,全省接待国内游客2770.68万人次,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337.55亿元。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对吉林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省生态环境厅厅长张旗威表示,将全力以赴、真抓实干,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提升环境质量,为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提供坚实有力的生态环境支持。

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孙光芝说:“习近平总书记对吉林发展冰雪经济寄予厚望,我们将进一步增强吉林的文化自信,精心守护吉林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打造世界级冰雪品牌,建设冰雪旅游胜地和避暑胜地,推动文化旅游业与其他业态融合发展,加快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

(本报记者 华泰来 何泽溟 陶连飞 郑玉鑫)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