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8版:财经

推动吉林全面振兴,根基在实体经济,关键在科技创新,方向在产业升级。
产业向“新”、转型升级背后,产业投资基金支撑不可或缺。作为2024年新组建的省属一级金融企业和省级政府投资基金管理机构,吉林省产业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林产投管理集团”)如何以资本撬动产业,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助力吉林高质量发展?为此,记者专访吉林产投管理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田志龙,探寻答案。

以产业基金投资赋能 聚力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


本报记者 杨晓艳

2024年,省产投管理集团投资5亿元,支持吉林化纤建设5万吨生物质新型人造丝项目。该项目预计2025年可实现人造丝产量17850吨,销售收入近6亿元,创利税3500万元。 (资料图片)

眼下,新质生产力发展生机勃勃,传统产业提质焕新,新兴产业不断壮大,未来产业培育方兴未艾。

如何构建体现吉林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对于吉林而言至关重要。

作为省级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机构和金融服务平台,吉林省产投管理集团以产业投资为主责主业,开展股权投资业务,主要投向处于成长期、成熟期的企业,着力支持符合吉林发展方向的重点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自成立以来,吉林产投管理集团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省财政厅党组决策部署,紧盯“一年破题、两年显效、三年翻番”的高质量发展目标,积极应对改革重组与市场开拓的“双重考验”,始终坚持一手抓机构改革、一手抓业务改革的“两手策略”,把树牢改革思维、夯实改革举措放在突出位置,大力推动“四个重塑”,即重塑组织架构、重塑制度体系、重塑业务模式、重塑人员管理,确保集团稳健起步、有效破题。截至2024年末,集团资产总额达到128亿元,在管基金规模达到86亿元,当年实现营业收入7亿元、净利润4.7亿元、缴纳税费1.3亿元。

记者:吉林产投管理集团管理的产业投资基金,与市场化的投资基金有什么区别?

田志龙:吉林产投管理集团是在省级政府投资基金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于2024年4月注册成立的国有独资金融企业,注册资本100亿元,省财政厅为唯一出资人。

与市场化的投资基金最大的区别在于功能性质。吉林产投管理集团管理的产业投资基金来源于财政,天然具有政策属性。市场化的投资基金主要追求利润回报,产业投资基金则主要追求政策目标,不以盈利为唯一目的,本质是在市场化运作框架内植入战略抓手,通过“有形之手”引导“无形之手”,聚焦党委政府重大战略、经济社会重点领域和市场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薄弱环节,支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重点投资产业链关键环节和延链补链强链项目,破解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中的结构性难题,推动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这一做法既符合国家对地方政府投资基金“聚焦主业、严控风险”的要求,也为东北振兴提供了“政策—资本—产业”协同的新范式。

记者:产业投资基金的重点投资方向是什么?

田志龙:历史上,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布局较为分散,参股设立了50余支子基金,投向重点不突出,规模效应难发挥。吉林产投管理集团成立以后,按照省委、省政府有关部署要求,深入推进基金投资布局重整,深度聚焦我省重点产业,打造形成基金投资“6+1”新格局,重点投向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医药康养、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六大产业,并将支持科技成果转化贯穿始终,助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此外,过去设立的乡村振兴、工研院等专项基金,都已整合并入产业投资基金,集中管理、统筹布局,不再按照原有投资领域开展投资,也不再按照专项基金口径进行业务调度统计。

记者:产业投资基金通过什么方式开展投资、支持产业发展?

田志龙:产业投资基金主要通过“子基金+直投”的方式,对重点产业进行投资支持。子基金模式,就是产业投资基金作为母基金,与社会资本共同出资设立子基金,将其委托给子基金管理人运作管理,通过子基金对项目进行投资;直投模式,就是产业投资基金直接对项目进行投资。在具体操作上,主要围绕政府决策、行业推荐项目或政策需求,从投资价值、战略回报、优势风险等方面开展市场化论证,履行尽职调查、专家评审、协商谈判等程序,并提供资金投放、资源整合、投后管理、增值服务等多重保障。

记者:产业投资基金在吸引基金管理人和社会资本方面,有哪些优惠措施?

田志龙:吉林产投管理集团成立后,根据新出台的省级政府投资基金管理办法,研究制定了一系列不同以往的优惠措施,不断提升对优秀基金管理人和社会资本的吸引力度。一是加大奖励让利力度。向基金管理人和社会资本给予奖励和让利的额度,由过去的一般不超过归属政府超额收益的60%,提高至80%,且对新形成产业规模超过10亿元的子基金,可以让渡全部超额收益。二是放宽投资比例限定。一般情况下,母基金对子基金的出资比例上限,以及母基金或子基金在投资项目中所占股权比例上限,均由过去的30%提高至40%。三是完善风险容忍机制。根据投向种子期、初创期或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投资额占投资总额的不同比例,设置不同的投资损失容忍率(投资损失价值与投资总额的比值),投资额占比低于75%的,容忍率不超过40%;投资额占比为75%至80%的,容忍率不超过45%;投资额占比超过80%的,容忍率不超过50%。

记者:产业投资基金在与其他金融资源开展协同联动方面有什么考虑?

田志龙:吉林产投管理集团正在大力推进建设产投金融生态联盟,目的就是要强化与多种金融业态的协作配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支持吉林省产业振兴发展。一是加强多层级基金合作。与国家级基金、市县政府投资基金加强协作支撑,打造基金矩阵,发挥国家级基金规模优势、资源优势和信用优势,调动各市县积极性,支持地方优势产业和资源禀赋发展。二是加强与银行机构合作。建立产业投资基金与银行机构投贷联动机制,争取银行机构对基金投资项目加大信贷支持,并向省财政争取贷款贴息。三是加强与保险机构合作。探索利用保险机构“科技项目研发费用损失保险”等保险产品,为科技企业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活动提供风险保障、资金融通等服务,分散科技创新风险。四是加强与担保机构合作。探索利用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加大对基金投资项目的担保支持,撬动金融资源支持企业发展。五是加强与产权交易市场合作。探索区域性股权市场服务股权投资的新机制、新路径,为基金“募、投、管、退”提供全方位协同支持,拓宽基金退出渠道,助力基金高质量发展。

记者:吉林产投管理集团为发挥好基金作用、支持好产业发展,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田志龙:主要是深化“三项变革”。一是深化基金投资布局变革。由“分散碎片”转向“集中聚焦”,推动基金管理改革向更深处发力、向更实处问效,做优做细产业投资基金“6+1”新格局,既要提升资金合力、增强规模效应,又要深耕行业细分领域,提高支持产业发展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二是深化基金投资理念变革。由“甲方思维”转向“乙方思维”,深入一线实地,主动挖掘优质资源,与政府部门,国家级基金、中科院、中金公司、交银投资等域外资本,以及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加强对接合作。2024年,经省政府批准,全年投资计划16亿元,大力支持一汽解放定向增发、吉林化纤生产扩建、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以及人参产业基金等重点项目。三是深化基金投资管理变革。由“粗放管理”转向“穿透监管”,重塑投后管理模式,优化投后管理机制,开展“子基金管理攻坚行动”,动员300余人次对50余支子基金及其投资的160余个项目进行巡访排查,摸清底数、分类处置,综合运用经侦立案、仲裁、诉讼等多种措施,成功退出2支高风险基金共计1.7亿元,占高风险基金总额的31.5%,并实现收益5600余万元。

记者:如何获得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支持?

田志龙: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对象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二是省级行业主管部门和市县政府推荐,三是基金自主挖掘。有意愿与省级产业投资基金开展合作的市县政府,可以向省级行业主管部门、吉林产投管理集团推荐项目或提出需求;我们的联系电话:0431-85578082;电子邮箱:invest@jiig.com.cn;微信公众号:“吉林省产业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政府机构、社会资本、投资机构或省内企业可以通过来电、来访或电子邮件、微信公众号等方式与吉林产投管理集团联系。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