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是仰望吗?不,我不甘心,我必须找到"进城"的感觉。
◆名字背后的情节与细节,足够拍成气贯长虹的电影、电视剧或者纪录片了。
◆米,始终在;爱,始终在;魂,始终在。
◆望江阁,望出了眼界,望出了胸怀,也使人们多了一份潇洒,多了一份飘逸,
多了一份风中云上的抚慰和憧憬。
一
吉线G331的谱系上,闪耀着一座锦绣小城,曰龙井。
小城故事多,前世与今生。
龙井,龙井,山环水绕,福高祉长。春是春,夏是夏,秋是秋,冬是冬,演绎着生活,化育着生命。从日子抵达岁月,从现实抵达梦想。
所以龙井揽胜,所以龙井探微,所以龙井问道。
早春二月,清冽、清润、清透,隐约中一片复苏。我知道,我还是性急了,心底的意象跌荡不出眼前的景象,尽是些虚幻的蓬勃。
我不负龙井。幸好呢,龙井也不负我。
二
汗王山,又称朝东古城。随风而来临,已经巍峨在仰望中了。
仅仅是仰望吗?不,我不甘心,我必须找到“进城”的感觉。看了一下时间,9点40分,执意爬山去。山高自有客行路,豪情与气势却迅速地消失殆尽,而冰路雪路枯草路,曲曲弯弯,逼得我笨拙如豚,还不如豚呢!攻城难,守城难,此时爬山尤难。头脑里迸发出来的动词由“爬”变成了“滚”,也不顶用,滚下不滚上。忽然间感觉低血糖了,倒是同伴递上的一块糖、一根棍、一些话语支撑了我。1260米的路,竟然被我“爬”了75分钟。
城墙东西长250米,南北长500米,南北各有2米宽的城门。汗王发迹于鳌池,称王之后,在汗王山招兵买马,日夜操练,名声远扬四海。向导吕英武,专家级,脚步生风,呼唤后来者,穿瓮门,入城门。稍息片刻,大口大口地喘气,方知这一伙子人置身于东向偏北的点位。老吕的讲述时断时续,透过雪野,透过树丛,透过石头,我暗自组接着一幕幕的九百余年前部落的居舍、水池、石器、木器、马桩、祭坛。不免失望,遗址矣,古迹矣,何处说完整?但我没料到如此空茫,连“残败”都赖仗于多情的想象。我只有安慰我,前尘往事尽飘摇,风过了,雨过了,剩下残垣败墟,再就是影子。眼前,令我信服的实证,唯依山傍势的城墙。石砌的防御体系,那么威严,那么威仪,那么威赫, 非文字的力量可比,尽管模糊了。不过,相关文字倒也清晰,清清晰晰:早在26000年前左右,龙井境内就有旧石器时代晚期智人阶段的“安图人”存在。历史上的貊、沃沮、高句丽、女真、满等部落,都曾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建功立业,并创造了图们江流域所特有的文明。满族的先世、明清之际的女真人共同体、满洲人核心主体建州女真,与清王朝皇族爱新觉罗氏,均在古代东北建州发祥。14世纪中叶至15世纪中叶,图们江中上游的阿木河(今朝鲜会宁)、汗王山(中国龙井三合)等区域是建州女真胡里改部、斡朵里部、兀狄哈部的重要居住地和活动范围,后来从这里前往辽东的建州左卫女真人则发展成为满族的核心,并出现了后来的清朝皇族。猛哥帖木儿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六世祖,明代建州左卫首任右都督,是明朝戍守边疆的官员。史载,猛哥帖木儿先后在图们江的阿木河、汗王山等区域生活近50年,为国家的统一、边疆的开发作出了贡献。他是建州女真杰出的英雄,为建州女真人的崛起开辟了道路……
追溯难免浮泛,理得清头绪就理,理不清头绪则由着它去。由着历史的碎片,及云烟。哦,够得着的垒石,禁不住用手触摸,仿佛触摸一块块忆念。金戈铁马、战火熊熊、旌旗猎猎、鼓角声声。抬望眼,太阳热情地照耀着,闪闪烁烁。蓦地,就勾出了那句著名的诗:“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偷月换日,奈何今人古人,一样的日光!
登顶汗王山,我是王。一个人的……王!
三
光昭村,放光芒!沿着光芒的指引,走进革命老区深处,深深处。
依稀昨日烽火,锁定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龙井大地——
烽烽火火的光昭村,选择了中共延边特别支部。换言之,是中共延边特别支部选择了光昭村。这里的仁人志士用信仰、用青春,与侵略者和反动派作殊死斗争。夜是黑的,血是红的,超乎寻常的曲折、艰苦、冷酷、危险、神奇与神圣,翻过来,倒过去,只为寻找一束光,一束束的光。
在百姓备受欺凌、国家陷入泥潭的时候,个人安危又算得了什么?只有争,只有斗,只有在斗争中生死存亡。后来人呢,也只有深深地缅怀,缅怀那156个有名有姓的生命,以及那没法记住、没能记住的魂灵。最最亮眼的,兴许是从光昭村走出去的7位先烈:
“朴氏三兄弟”,朝鲜族,1910年迁至开山屯三洞浦。老大朴根成(朴英)(1887—1927),曾参加“三·一三”运动、枫梧洞战斗和青山里大捷,任通讯科长。1926年初,带着妻子和两个兄弟朴根万(朴镇)、朴根秀(朴奉)前往广州,朴英在黄埔军校教导大队任教官。两个弟弟就读于黄埔军校。6月,三兄弟一起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参加广州起义,朴英牺牲,时年40岁。后来,两个弟弟参加了彭湃领导的海陆丰起义。1930年,他们绕道磐石,继续从事革命活动。朴奉曾担任中共磐石县委书记。
金根,(1903—1937),朝鲜族,1922年,从光昭村考入南京大学,因家境贫寒辍学回乡。1928年,在大成学校任教,从事革命活动。1930年,转移到黑龙江省宁安花脸沟。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北满工农义勇队队长、密山游击队参谋长、东北抗日同盟军第四军参谋处长兼经济委员会主任、东北抗联第八军第三师政治部主任等职。1936年12月,被叛徒杀害,年仅34岁。
曹亚范(1911—1940),1930年参加“红五月斗争”,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和龙县委书记、中共东满特委秘书长、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第二团政委、东北抗联第二军第三师政委、东北抗联第一军第二师师长、东北抗联第一路军第一方面军指挥等职。1940年4月,在濛江县被叛徒杀害,年仅29岁。
金相和(1900—1931),朝鲜族,厚洞村人。1930年,参加“红五月斗争”,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蛤蟆塘区委书记、中共汪清县委第二任书记等职。1931年2月被捕,死于敌人的铡刀之下,年仅31岁。
方珠玉,出生年不详,女,朝鲜族,厚洞村人。1931年1月,担任中共党支部妇女会负责人。同年被南阳坪警察所逮捕。因未暴露身份而被释放,继续坚持斗争。1933年农历五月,在厚洞村北山被船口村日伪武装“讨伐队”杀害。
还有金赫和洪惠顺。
龙井英烈事,无上光荣史。156个和7个,构成了光昭村的红色经典。忆往昔,名字背后的情节与细节,足够拍成气贯长虹的电影、电视剧或者纪录片了。
请琵岩山作证!
请海兰江作证!
毛主席说:“成千成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
回望革命老区,那一段峥嵘岁月,泪洒热土,血沃热土,光昭村无疑是红色龙井的一个缩影。
致敬!光昭村,永永远远……
四
何止红色故事?
古今龙井,遍地故事。苹果梨的故事、松茸的故事、黄牛的故事、稻米的故事、树木的故事、冰雪的故事、足球的故事、金达莱的故事、伽倻琴的故事,以及辉煌过的医药、化工、造纸、皮革、制酒、手扶拖拉机的故事。
我沉迷于大故事、小故事,沉迷于大大小小的故事。
心动弗如行动。
弗如去船口。
陌生人,初闻船口,会跟我一样兴奋吧?下意识地找寻船、找寻港、找寻江鸟,找寻黑白片里的老村旧影。俱往矣,虚虚幻幻,沉积的记忆是:光绪初年建屯,中期改此地为渡口,几经易名后,于1983年10月改称船口村。船口村与光昭村比邻,地连地,心连心,一代代子民倾心倾力,奉献“昔日皇帝宴、今朝百姓餐”的贡米,而气冲霄汉的“御粮田”纪念碑照见着劳作的历历神奇。
这片土地具体由谁开发种植水稻的,当地传说纷纭,已无从考证。但传说中一致的是,这片土地种植水稻时间约为19世纪中后期。这里,土好、水好、日光好,米粒饱满剔透,黏性大,营养多,香甜可口,好事传千里。1935年,崔鹤来这里安家落户。经过多年的苦求苦索,终于在1941年发明出“油纸温床育苗法”,从而质变到量变,又量变到质变,大功德。伪满洲国政府闻听消息,遣人实地考察、指教、督促,犒之于奖金,封之为贡米。遂有了御粮田,遂有了纪念碑。光阴如梭,眼前的这座碑,是2017年在原址上复建的,高度5米,宽度2.5米,碑身是朝、汉两种文字。蓝天下,赫然入目。接近雄伟了!
为稻米立碑,他乡可有?不知道。
天赐良田,得以贡米,得以一步步深入的研究和发展,米中的蛋白质、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含量远远高于一般品牌,特别是钙、铁、锌的含量尤其突出,堪称米中王者。1992年,被国家相关部门批准为“中国绿色农产品”;2006年,被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和中国老年保健专业委员会评为“保健大米”。同年,龙井市御粮田旅游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成立,领头人毅然决然地扛起“御粮田”品牌建设与推广的大旗,努力向基地化、有机化、品牌化、高端化探求。将近20年的时光里,拼出了广阔天地,最是难能可贵。有惊喜,就有力量,就有惊喜的力量!
米,始终在;爱,始终在;魂,始终在。
2021年5月24日,“百种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11月17日,“百种民俗”所在地的开山屯镇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且慢,百种节又称农夫节,是朝鲜族农民为了感恩神灵,祈求五谷丰登,于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的传统活动。正值农闲期,选拔村民代表,选举农夫状元,祭奠、歌舞、聚餐,不仅增强了自豪感,而且提高了凝聚力。欢者,畅也。畅天畅地畅心怀!
目前的“御粮田”品牌,高歌猛进,已由单一的农产品扩展为以大米为主导,逐渐开发为“御粮田”养生粥系列、“御粮田”米酒、“御粮田”黑木耳、“御粮田”山野菜(干菜系列、酱菜系列)、“御粮田”药材等等。由此及彼,由一花独放及万紫千红,风光无限了。
我当然期待!
此刻的我,尽管满眼冰雪,依然可以凭借“脑库存”畅想那金秋十月的田野盛况:稻花万顷啊,波追浪逐啊,风送清香啊,太阳镀一层金,月亮镀一层银……
一粒米,藏着多少奥秘与寄寓?自土地而至餐桌,自物质而至精神。哦,循序必须渐进,锦上必然添花。
五
山也清,水也秀,景和气畅,意由象生。龙井人懂生活也会生活,差什么不差心情,好去处之一便是望江阁。
望江阁,船形建筑,大地艺术的呈现。
从市区出发,车程40分钟,抵达图们江畔的五峰山。1986年,三合镇为了固边富边,顺应百姓意愿,在此地筑起了个“聚乐亭”。人生在世,姑且聚乐。几年后,进一步扩建旅游设施,增加服务项目,更“亭”为“阁”,于是“望江阁”。
美目盼兮!
不比滕王阁,不比天一阁,不比辉煌的亭台阁榭。望江阁,顾名思义望江,望图们江,望图们江对岸的会宁。望也望不到的地方,贯注奇思妙想。江水缱绻,云雾缭绕,异国风情一页页地叠入眼帘,心旷神怡,一时间夫复何求?
龙井人口13万左右,60%以上居民是朝鲜族。能歌善舞,如江水,如云彩,如日月,跃动着欢愉的、祥和的节奏与气度。听过《桔梗谣》吧?看过《道拉吉》吧?一个人或一些人放情在望江阁景观,唱起来,跳起来,脑海里会不失时机地浮现许多的来自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电影呢,诸如:《忠诚》《无名英雄》《看不见的战线》《摘苹果的时候》《鲜花盛开的村庄》《南江村的妇女》《卖花姑娘》等等。忽然,禁不住有人哼出声来:“卖花来呦,卖花来呦,朵朵红花多鲜艳。花儿多香,花儿多鲜,美丽的花儿红艳艳。卖了花儿,来呦来呦,治好生病的好妈妈。卖花来呦,卖花来呦,朵朵鲜花红艳艳。从小河边摘来了粉红色的八仙花,从山坡上采来了美丽的金达莱……”歌声还在半空中呢,泪水却满脸了,然后笑,又笑。
老树发新枝,原本的休闲娱乐,疑似民间美食的博览会了。辣炒月牙骨、朝鲜族冷面、炸银鱼、酱肘子、烤羊排、烧烤黄牛肉、活章鱼、锅包肉、烤猪蹄、五花肉煎酸菜、石锅明太鱼、石锅拌饭、秘制凤爪、南瓜米肠、尖椒米肠、豆浆面、江米鸡、米酒、泡菜、土豆饼、黑饺子……果然是应有尽有,极具征服性。把酒桑麻,戏说人生,完全放浪于山水之间了。近年来,红色文旅打卡地,吸引来四面八方的游客。玩一时,乐一时,江水亦悠悠,情意亦悠悠,恍惚间飒飒如梦,如幻,如梦幻。
望江阁,望出了眼界,望出了胸怀,也使人们多了一份潇洒,多了一份飘逸,多了一份风中云上的抚慰和憧憬。
不能不说,这里的人会玩儿,玩儿出了意趣、意味,及意义!
六
尚龙且倚井,倚井且尚龙,所以龙井。
传说点染了龙井,龙井繁衍了传说。相对于龙井的昨天、今天、明天,美丽的传说太缥缈了,无外乎一位姑娘、一位小伙、一处“龙吊桶”,核心薄云淡雾,不过空中楼阁而已,好命好运。毕竟是,在现实的大地上,诚朴生息,诚意作为,成就了一方山水一方人,痴爱烟火流年。
细节,细节,细节,丰富的细节活画出龙井姿态,炫示着龙井气象。
何况“山可镇俗”,何况“水可涤妄”。
春潮在望了!
龙井风,风吹海兰江畔……
本版党史顾问:中共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 孙太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