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2版:要闻

●高质量发展县域行●

用紧迫感办好紧迫事

——伊通满族自治县民生工作记事

本报记者 崔维利 袁松年

民生无小事,但有轻重缓急。伊通县委、县政府注重解决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用紧迫感办好紧迫事”,补齐民生短板,让群众得到真真切切的“获得感”。

县教育局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打造“阳光满意食堂”,完成全县53家自营食堂大宗食材招标工作,确保学生餐“舌尖上”的安全;满族高级中学等9所学校“学生餐”缴费实现家长APP或扫码便捷支付,确保学生餐费管理科学化。开展幼儿延时托管服务,县内5所独立公办园、部分乡镇中心园及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均建立了延时托管服务制度,课后延时服务全面展开,解决了家长接送难的问题。实行“阳光”招生,出台《关于高效办好教育入学“一件事”的工作方案》,2024年8月14日至18日,在县人大、政协、纪检监察等部门及家长代表、媒体记者的监督下,全县49所学校6562名新生进行了阳光分班。

开展关爱健康行动,县第一人民医院和县民族医院,开展“一次就诊只挂一次号”服务。患者在县第一人民医院或县民族医院就诊,“三日”内(含就医当日)因同一疾病、同一病程,在同一院区、同一科室就诊时,不再重复收取挂号费、诊察费等相关费用。目前,已有5211人次享受“一次就诊只挂一次号”政策,累计减免金额42331元。推行“智慧医院”服务,群众通过手机享受预约挂号、门诊和住院缴费、诊间支付、检查检验报告查询等服务。

针对社会普遍关注的养老问题,伊通县开展助老服务行动,积极探索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打造就近、方便、专业的“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让老年人住进“嵌”在家门口的养老院。投入资金130万元,分别在永宁和永盛街道建设了2个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中心,具备日间照料、康复护理、文体娱乐等综合服务功能,深受老年人欢迎。同时,为社区内和周边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的入户照护服务,满足“原居养老”需求,提升老年人“幸福指数”。

2023年,县民政局投入20万元,在永胜街道新建1个社区老年食堂,2024年又有17家助老餐厅投入试运营。分布在城乡的“一刻钟”助餐服务圈,让老年人在家附近就能享受到便捷的餐饮服务。记者来到县民政敬老助餐点——永胜街道社区食堂,看到室内环境优雅、卫生整洁,各种主食和10余道菜品热气腾腾,老人们坐在明亮的餐厅里正在吃午餐。金都盛世小区居民、94岁的代玉贤老人,在71岁儿子的陪伴下每天都来用餐。“十四五个菜随便选,比自己家做得好吃多了。”代玉贤老人高兴地说。

开展就业提升行动,完成对县内240余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实地走访,收集并推送岗位信息2592个至“吉人在线”网站,并成功举办多场专场招聘会,有效缓解了企业用工难题;提升就业创业实训基地功能,实训中心全面优化职业指导、岗位推介、技能培训、就业见习等服务,增强重点群体就业技能,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班64期,培训2672人次,超额完成原定1100人的培训目标。同时,专项培训了346名养老护理员、育婴员等技能人员。

伊通县综治中心2020年入驻四平市社会综合治理信息化平台,横向与县各平安建设相关成员单位进行联通,纵向实现了县乡村三级综治信息平台贯通。在群众反映矛盾事件的第一时间,综治平台就迅速转办到相关主体部门,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截至目前,网格员事件上报11447件,已办结11387件,办结率99.48%。其中,涉及矛盾纠纷事件上报875件,转办矛盾纠纷事件621条,已办结619件,办结率99.68%。

为破解县域内老旧小区多、物业管理不到位、居民诉求得不到有效解决的问题,伊通成立由分管县领导为书记的物业行业党委,组建街道物业工作联盟,健全完善“党支部主导、业委会决策、物业企业落实”治理机制。建立“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5级“纵向到底”的党组织架构,整合社会资源、物业服务场所等,打造县级、街道、社区、网格4级党群服务中心(站)57个。设立街道“基层治理服务中心”,按照“4+2+X”模式,规范设置机构,统一搭建党群服务、便民服务、综合治理、行政执法“4个平台”,推动基层治理跨部门跨层级协同运转。

成立国企物业公司——红馨物业服务有限公司,陆续接管165个无物业管理的老旧小区,覆盖12000余户居民。“红馨物业接管后,给小区更换了路灯和楼道声控灯,安装了电动车充电桩,全天有专人保洁,每个小区都建有微信工作群,谁家下水堵了、灯坏了,群里说一声马上就有专人上门维修,而且一平方米住房面积只收5角钱的物业费!”新十中小区居民王文杰大爷满意地说。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