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王佳慧 记者王雨)去年以来,汪清林区基层法院不断提升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运用好“四个密码”切实做深做实定分止争,用实际行动践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答好民生“安全卷”“幸福卷”。
运用“科技密码”。数字赋能诉讼审判工作,坚持以“智慧法庭”建设为突破口,推动诉讼全流程在线运行。通过在线智能语音识别、在线质证、在线庭审系统的“三线融合”,使开庭“网上见”、调解“云端聚”成为常态,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运用“交流密码”。调查研究是掌握现状的“显示屏”,是反映社情民意的“直通车”,是发现问题的“预警器”。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倾听群众心声,了解基层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让一线调查研究成果切切实实成为解决法院工作中各种疑难杂症的“良方妙药”。2024年以来共开展调研活动18次,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11件。
运用“和谐密码”。坚持“纠纷调解+巡回审理+法治宣传”三结合,聚焦土地流转、拆迁安置补偿、农村新居建设、婚姻家庭“三养”等群众关心关注问题、乡村易发多发纠纷,有针对性地选择典型案件开展巡回审判和巡回调解,以点带面、以案析法、以判促调,真正实现了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稳定一方,法院全年巡回审判和巡回调解案件数占比约为20%。
运用“保障密码”。法院对于小标的额的简单执行案件以及涉民生、涉企业执行案件,积极推行“执前调”工作模式,促成当事人自动履行或达成执行和解。对于拒不履行生效判决的被执行人绝不姑息,依法采取列入失信名单、强制腾退、拘留、罚款等措施,切实维护法律权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2024年至2025年3月法院执行案件结案率为100%,执行完毕率64.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