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节,吉林大学附属第三幼儿园一片生机盎然。
上午活动时间,孩子们在“三园街”上愉快地骑着小自行车;在滑梯区有序滑行;在小动物饲养区屏息观察小鸡破壳……在这个占地1万多平方米的园区内,5800平方米的户外空间被精心划分为模拟街路、QQ山、沙水池、树屋、建构区、植物种植区、小动物饲养区、涂鸦墙等20余个特色区域。
“教育要遵循植物生长、动物成长和儿童发展三个规律。”园长高宏伟介绍,吉大三园以“生命教育”为特色,营造春有草、夏有花、秋有果、冬有青的生态教育环境,致力于让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成为知识的载体,让每个角落都成为幼儿学习、探索、实践的乐园。
“我们一起搭个滑梯吧,建得更高会更加有趣!”“石头剪刀布,我赢了!‘兔’字在这里!”在吉大三园,随处可见孩子们专注游戏的身影。
建构区里“小工程师”们合作搭建未来小学的模型,自然角中“小科学家”们记录植物生长日记,角色扮演区里“小老师”们模仿课堂互动。班级里,孩子们在系鞋带、系红领巾、编辫子的场景中练习生活技能。“我做我说”游戏中,孩子们通过模仿动物姿态提升表达能力;“动物拼图比赛”中,小朋友们在寻找汉字中加深了友谊……这些看似寻常的游戏场景,实则是吉大三园精心设计的幼小衔接教育载体。
“近两年,吉大三园教师团队相继推出200多项特色活动,孩子们在角色扮演中学习整理学具、规划作息,在游戏中展现出规则意识、任务执行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副园长张静姝说,通过游戏化的教学,让孩子们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习兴趣,激发探索欲望,养成学习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科学衔接不是单兵作战,而是教育生态的重构。”高宏伟表示,作为区域联盟引领园,吉大三园组织了多场专题研训,覆盖区域内32所幼儿园。开展了骨干教师团队“送教入民办园”行动,将《游戏化入学准备指导手册》等研发成果辐射至12所民办园。同时,通过“幼儿成长档案云平台”,400余名幼儿的关键发展数据在区域内无缝衔接,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成长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