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春耕的画卷在四平大地徐徐展开,见证了现代科技与传统农业的高度融合:卫星遥感在云端绘制墒情图谱;智能农机在田间列阵待发;农技专家在直播间答疑解惑;党政干部在田埂丈量责任。
一年之计在于春,满仓之获源于勤。四平市坚持早谋划、早部署、早安排,各地各部门多措并举,追着春光赶农时,凝心聚力于“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政策护航筑牢根基——
稳定增加播种面积
四平市持续加强惠农政策引导,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及早明确种植意向,有效推动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增长,全力推进四平市“百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
党政同责保粮安。今年,省里下达四平市粮食播种面积指标890.6万亩,比去年增加7.46万亩;下达粮食产量指标95.9亿斤,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将其提升到100亿斤,现已全部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区,并逐级落实到乡镇、村屯和地块。党政同责,坚决承接好国家和省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计划任务。
布局优化提质效。梨树县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不断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稳定粮食产能,突出区域特色,优化产品结构和区域布局,逐步形成了以中部黑土地带为核心的玉米优势区、东辽河中下游为核心的水稻优势区、西北部风沙盐碱地为核心的杂粮杂豆优势区、梨树城郊为核心的棚膜经济优势区。记者在双河乡了解到,该乡以“梨树模式”为核心,构建“三级联动机制+科技赋能体系+全产业链服务”三位一体发展格局,建立“测土配方-精准施肥-动态监测”体系,推动经营主体创新引领、现代农机全新发力、科技赋能精准服务,精心守护黑土地资源,让有限的沃土粮田生产更多更安全的粮食。长臣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探索“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今年引进大豆新品种,预计大豆每公顷产量可突破4000公斤,玉米增产20%,每公顷综合增效3000元。该乡党委书记吴迪表示,将持续推进农业现代化,让黑土地焕发更大活力,确保全乡今年粮食总产量突破2亿斤。双河乡的备春耕实践,印证着东北现代农业的发展轨迹:守护着“耕地中的大熊猫”,托举起农民的幸福生活。
技术创新增产能。全市已推广保护性耕作600万亩,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100%,黑土层平均增厚2.3厘米。梨树县建立“玉米+水稻+杂粮”三大优势区,粮食产能稳定在25万公顷以上。双河乡于大壕村创新实施“秸秆科学离田”模式,通过机械粉碎还田与打包离田相结合,既提升地力又保障播种质量。村党支部书记赵敬军介绍:“通过实施保护性耕作,全村玉米每公顷产量已连续三年创新高,较传统耕作模式增产近两成。”
积极协调全链服务——
加快筹措资金与农资
四平市全链服务助力备春耕,市、县两级农业综合执法部门,组织执法人员深入企业、门店,全方位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行动,严厉打击坑农害农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全力为备春耕生产保驾护航。截至目前,共出动执法人员780余人次、执法车辆225台次,检查农资企业和门店683家。目前,农资市场井然有序,农资总体质量优良。
农用物资是春耕的“粮草”。四平市积极协调银信部门加快放贷,持续完善农资采购提前支付模式,引导农民适时售粮变现,提高农民自我筹集资金能力,确保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供应。
今年备春耕,四平全市计划投入资金24.39亿元,截至目前,已筹集23.98亿元,资金到位率98.35%;计划用种1.85万吨,现已筹集1.85万吨,到户率97.27%;计划用肥44.6万吨,现有货源44.6万吨,到户率96.44%;计划用药3214吨,现已筹集3057吨,到户率53.89%。备耕资金和各项农资到户率,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双辽市大地种业等农资经销企业和网点,充分利用“淡储旺销”经营模式,有效保障了农资价格平稳,加快了农资入户进度。目前,双辽市农资储备充足,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现有储备量已达到13.5万吨。
铁西区需要备春耕生产资金6000万元,目前,已筹集4500万元;计划用种304吨,目前,已到户222吨;计划用底肥6600吨,已到户4000吨。
伊通满族自治县以“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为原则,各项备春耕工作全面启动。今年,全县计划粮食播种面积14万公顷,计划使用资金6.77亿元,已筹集6亿元。计划使用种子3980吨、化肥11.58万吨、农药750吨,目前化肥储备量充足,入户率达80%;所需玉米、水稻、大豆等优质种子已入户3000吨,到户率达75%,优质良种覆盖率保持100%。
梨树县各涉农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协调农村信用社、农行等金融部门,多方筹措资金。全县农业生产资金需求7亿元,现已筹集6亿元,其中,农民自筹2.4亿元、银行贷款3.6亿元。全县种子需求量7150吨、化肥16.6万吨、农药1450吨、农膜需求量2000吨,目前,储备量达到春播需求量的110%。蔡家镇早早行动,协调各方资源,确保化肥、种子等农资充足供应。截至目前,玉米种子90%以上已入户,化肥80%按订单正在逐步入户。蔡家镇联民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连和笑着说:“今年的化肥160吨,我早早就订购完了,现在已腾出库房,打个电话就能运送到家。种子正陆续往这儿发货呢,现在已经收到一多半,春耕前肯定全部到位。”
全面检修升级设备——
让新农机带来新效率
四平市组织市、县两级农机推广专业人员,主动对接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机大户,开展技术指导,全面开展农机具检修、调试工作,确保农机具保质保量投入到春耕生产中。截至目前,检修调试农用机械11.45万台套,占计划检修量的98.15%。
在智慧农业的浪潮中,科技的力量正深刻改变着农田的面貌,农机具的作用愈发突出。梨树县现有农机总动力45.5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1.5万余台,农机具3.8万余套,现已开始检修,3月底前已全部检修完毕。为发挥农机降本增效的作用,县农机站组织人员,下乡指导合作社、农机服务队和农机大户。记者走进梨树县凤凰山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看到技术人员正在对农机设备进行检查、修整和调试。合作社理事长韩凤香说:“农时不等人,基础工作做妥当,春耕生产才有保障。这台高科技设备,每小时播种10多公顷,还有北斗导航精准控制深度。有了智慧农业装备,我们合作社就能够在黑土地上大展身手。用上无人机,腰也不酸了,腿也不疼了,效率还非常高,新技术、新农具让我们尝到了智慧农业的甜头”。
梨树县蔡家镇组建“农机医生”服务队,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对农机具进行保养和升级。全镇150台播种机,都已开启了机具保养和播种盘校对工作,一些合作社还引进了先进的农机设备,确保按时播种作业。孟家村的国有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新买了2台气吸式播种机,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安装调试。合作社理事长田国有兴奋地说:“这款新机器老厉害了,与以前的指夹机器比,这气吸式播种机不仅速度快,还播得均匀,大大提高了玉米播种效率和出苗质量,每公顷能多种出1000多株种苗,今年丰收更有盼头啦!”
双辽市天地缘农机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等10余家农机合作社,今年将投入春耕生产的农机、植保无人机等高新设备,都多于去年。截至目前,双辽市已备齐农机3万台(套),较去年增加近千台(套),效率可提升10%。
走进铁西区永发合作社智慧农业示范基地,无人机掠过田间,在空中监测土壤墒情和肥力等情况,实时传输土壤数据。“通过物联网技术,我们能精准控制施肥比例。”合作社理事长王大勇,向记者展示着手机端的智慧农业平台。铁西区加强农机作业组织调配,提早调试检修。目前,共检修农机具500余台(套)。通过合作社、家庭农场土地高度集约化优势,已将粮食播种面积9333.3公顷,全部落实到地块。全市建成22个耕层墒情监测点,气象部门每日发布春耕指数。
“线上线下”相结合——
深入开展科技培训
四平市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农民开展科技培训。计划4月末前培训农民21.6万人次,现已培训20.01万人次。集成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梨树模式”600万亩、绿色防控技术400万亩、统防统治技术300万亩、土壤养分调控技术2020万亩次,主要粮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基本实现全覆盖。继续巩固提高玉米、水稻、大豆等主导优势品种覆盖能力,确保全市主粮作物良种全覆盖,将“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稳。启动全域推进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工程,整体协调推进土地平整、灌排沟渠、田间道路、农田林网与生态环境保护等设施建设,把具备条件的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适宜耕作、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化良田。
培训体系全覆盖。全市创新开展“百千万+”培训行动,组织100名知名专家、农村致富带头人和实用人才,录制100期科技培训视频资料,遴选1000名高素质农民,利用微信群资源,辐射带动上万名农民,形成完整的线上科技培训体系。
梨树县组织农业专家和科技人员,通过培训会、观摩会等方式对农民进行培训,重点讲解玉米秸秆覆盖免耕栽培技术,引导农民科学安排播种期、科学应用除草剂,提前做好抗春旱和春涝的准备。在梨树县电视台农业频道开设主题讲座栏目,邀请农业专家举办农业技术知识讲座,就放心农资选购、涉假维权、病虫害防治及农机规范操作等方面进行培训。
铁西区聘请农业专家、农技人员,组织开展科学技术培训,现场授课,答疑解惑。截至目前,累计培训种粮大户、高素质农民等2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扩充广大种植户的知识储备,提高科学备春耕水平。
双辽市制定印发《备春耕生产指导意见》和《粮食稳产增产指导意见》,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平台,组织近百名农技专家成立“备耕春耕服务队”,聚焦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等新技术,分片包干开展农技培训。截至目前,共开展各类培训80余次,惠及农户1.7万余户。依托全市22个耕层墒情智慧监测点,结合气象部门智能监测预警数据,及时发布春耕气象信息,帮助广大农户实现种植前有计划、种植中会管理、种植后有收益的目标。伊通县依托“冬春大培训”活动,开展农业技术培训班4期,印发资料1500余份,线上线下培训农户及农技人员累计2000人次。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对玉米、水稻、大豆等主要农作物进行品种试验、示范及鉴评,优选农业主导品种24个,重点推广玉米耐密植品种防灾减灾配套集成技术、大豆垄上双行密植丰产高效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等14项主推技术,累计培训400人次。
铁东区强化农业科技支撑,3月20日,在叶赫满族镇举办了2025年“科技之春”之农业技术培训活动。区科学技术协会通过科技课堂教学模式,帮助农民选好农作物品种,掌握技术、规避风险,保障春耕质量、提升农业效益,为春耕生产注入科技动能。培训活动特邀的专家们,聚焦当前农时需求,重点讲解了春季病虫害绿色防控、水肥一体化减肥增效等关键技术,通过“技术原理讲解+疑难问题剖析”的双向互动,帮助种植户解决实际生产中的技术难题。种植大户们在培训结束后纷纷表示,“非常解渴,非常实用”,解决了之前困扰他们很久的问题。培训活动还向学员们发放了科普大礼包,并同步开展特色产业科普宣传,通过展板陈列、互动讲解等方式,对人参、鹿茸、玉米等本地特产进行科学解读,深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