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8版:文苑茶坊

时间刻在松花石上

□纪洪平

所有已知的历史文献,都被各种文字铭记。最现代的数码印刷,还有清晰无比的照片、视频,五花八门的先进设备,唯恐错过或落下这个辉煌时代的细节。

印刷术发明前的竹简,抑或更遥远的青铜时代,钟鼎文牢牢凝固了岁月。那些没有文字明确的历史,最后被结绳牢记了。连绳子也无法套住的上古往事,只能口口相传,成了神话传说。大自然最终还是留下了时间的痕迹,那就是地质中存在的会唱歌的石头。

古人说石之美者为玉,玉离不了石,故称玉石。神州大地似乎处处都有精美的玉石。著名的新疆和田玉、甘肃祁连玉、四川的碧玉、江西东陵玉、广东信宜玉、江苏的水晶和雨花石、浙江黄蜡石、河南独山玉、湖北绿松石、内蒙古巴林石、山西的玉髓、北京的京白玉、河北的玛瑙、山东泰山石、黑龙江龙江玉、辽宁岫岩玉……还有吉林的长白玉和松花石。

能工巧匠们将绿、青、黄、褐、紫、红和黄中带绿、紫中带黄,各种颜色的松花石,像八旗兵一样,按不同颜色仔细琢磨,打造出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代帝王的皇家御用气象。

不是端石、歙石、洮石和红丝石不好,也不是四大名砚盖不过松花砚的风头,而是大清皇帝们不敢忘本。他们深知白山黑水的滋养有多丰腴,知道田黄石、和田玉的柔和温润,更知道江南细雨慢慢侵蚀的厉害,能将坚硬的巨石,变成皱瘦透漏的灵璧石。他们害怕一个庞大帝国,被一块石头绊倒在温柔乡里。他们一手紧握刀枪,一手挥毫泼墨,纸上的千军万马,总能踏破霜冷长河的故乡,直扑梦里的京华烟云。

《山海经》中的不咸山,也就是如今的长白山,一直流传着种种神话。仿佛有一只手将这个流域的故事,纷纷藏在了松花石的心中。当松花石得到皇家封号后,天然的披红挂绿,而且还大红大紫。

康熙两次东巡吉林,他检阅水师,备战沙俄,巩固边疆,顺便带回一块“磨刀石”,随后发现此石发墨快,且不凝墨,遂将其命名为“松花石”。在大国工匠精心制作的松花砚里,溅起了大清王朝鼎盛的浪花,于是康熙帝写下《松花石制砚说》,“盛京之东,砥石山麓,有石壘壘,质坚而温,色绿而莹,文理灿然,握之则润液欲滴,有取作砺具者。朕见之,以为此良砚材也……”

康熙三十年(1691),内务府造办处在武英殿专设松花石砚作坊和开采松花石的专司衙门,并给松花砚题砚铭:“寿古面质润,色绿而声清,起墨益毫,故其宝也。”

雍正即位后,征调3名琢砚高手,专门从事松花砚制作。

号称“玉痴”的乾隆帝,将松花砚作为“天赐圣物”,将祖父、父亲以及自己钟爱的6方松花砚载入《西清砚谱》之首,并亲题序铭。他认为松花砚完全可与端砚相媲美,写诗赞曰:

长白分源天汉江,

方流瑞气孕灵庞。

琢为砚者文之焕,

较以品知歙可降。

起墨益毫功有独,

匪奢用朴德无双。

昨来偶制龙宾谱,

宝重三朝示万邦。

风流儒雅的乾隆帝对松花砚情有独钟,三下江南携带了20件宝物,松花葫芦砚便是其中之一。以帝王的审美,动用国家力量来追求玉石艺术,终于将中国制玉工艺推上了巅峰,古玩行里一句人人皆知的术语:乾隆工!

历朝历代,古今中外,皇家的审美取向,一直引领和左右着整个时代的潮流。在大清王朝最鼎盛的雍正朝和乾隆朝时期,中国的制瓷工艺、制玉工艺等手工技术,均达到了登峰造极、令人叹为观止的程度。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当时的文人士大夫,都以拥有一方来自东北的松花砚为荣。设在吉林市的打牲乌拉为朝廷采购贡品机构,除了为皇室采补人参、貂皮、东珠、鲟黄鱼、蜂蜜、松子等东北特产,还专门从松花江流域采集、制作松花砚,以满足宫廷的需求。

在皇家不惜工本追求至臻艺术技巧的同时,诞生于这个王朝的另一座文学高峰就是《红楼梦》。书中开篇指出的大荒山,后世有一些文化学者考证为长白山。不论真相如何,单从历史地理和文化情感方面来看,颇具神性的长白山地区适合繁殖生长各种传说和奇思妙想。开天辟地之后,留下天池的神秘。站在天池岸边,感受万物空灵,一部《红楼梦》又怎能道尽其中所有故事。

长白山地区特有的每棵珍奇树种,都将自己的生命融入松花石之中。松花石特有的绿色宛如长白山之春,黄色又如秋天静美,紫色恰似皇家御笔册封的喜色……

松花石虽然开采时间较晚,清代才出现。却因诞生在大清的龙兴之地,受到皇家特别关注,可谓“砚中官窑”,其内在品质和颜色多样,也备受古今文人的喜爱。

一块历经8亿年的松花石,表面的花色纹理像史前的松针,凝固了时间。大清朝又在上面雕刻了封建王朝最后的辉煌。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